楊景行跟朋友們請假,朝那桌走過去。幾個男青年看清楚形式后都站了起來,笑臉相迎。
楊景行似乎有些拘謹,和年紀最大的握手了笑“你們好,我叫楊景行。”
幾個人點頭,挨個和楊景行握手,年紀最大的那個抓緊時間說話“酒保剛剛告訴我們,沒好意思去打擾,不好意思。我們都是成路的人,我們樂隊的叫成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他叫孫橋,鼓手,隊齡三年。主音吉他劉才敬,隊齡四年,他算曲杭人高輝,才來兩年,節奏吉他”
楊景行握手問好的動作不快,成路樂隊的領頭介紹的語速挺快,最后才是他自己“我叫趙古,一般彈貝斯。成路是我和劉才敬零三年組的,我們一般在浦東。我和湯啟華很熟,我們和彈頭修理都熟。”湯啟華是蔡菲旋的男朋友,彈頭修理就是蔡菲旋的樂隊了。
這四個人的外形看起來沒有彈頭修理樂隊那么張揚,除了隊長趙古,另外幾位都二十歲出頭的樣子,都沒有醒目的外形和氣質。、
鼓手孫橋估計只有一米七,很復古的平頭,憨實的國字臉。主音吉他劉才敬是幾個人中頭發最長的,可是身材看起來挺瘦弱,蒜頭鼻單眼皮,笑的時候露出不太整齊的牙齒。
節奏吉他高輝稍微高一點,是四個人中唯一看得見紋身的,在手腕上,一個兩寸來長的紅色閃電圖案。
可能是年紀原因,趙古看起來有氣質一些,發型都比幾個隊員講究,戴著手表,衣服還算是名牌。
楊景行坐下,拒絕了幾人遞上的香煙和啤酒,不好意思地說“都算我的前輩,不過今天是陪朋友來玩”
趙古點頭“知道,我就來看看歌手很不錯”
楊景行問“蔡菲旋給你們說了吧”
趙古點頭“嗯,大概說了一下。”邊說邊把身邊的大公文包提到腿上,打開,抽出一個文件夾遞給楊景行“要不你先拿著,有時間看一下。”
楊景行接過了翻開,發現是簡歷,樂隊的簡歷,隊員的簡歷,還附有作品,都是打印的,格式參考楊景行給蔡菲旋發的表,但是更漂亮也更詳細一些,還有封面。
楊景行先看簡歷,發現寫得雖然豐富,但是成路樂隊也沒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績,那些什么音樂節音樂會都是很小規模的,甚至酒吧駐場的經驗也不算很多。
個人簡歷方面,趙古是大學理工科本科學士,土木工程專業,現在在一家環境設計公司當部門經理。他現年二十七歲,從九十年代初年開始接觸搖滾學樂器,九八年開始玩樂隊,已經組過兩個隊了作品見附錄。
劉才敬才二十一歲,是趙古的校友,還沒畢業,讀的是計算機專業。他還真是曲杭人,不過是郊區的,而且和九純在兩個方向上。作品也見附錄。
孫橋算是專業的,今年二十四歲,畢業于一個藝術專修學校,初中開始學鼓,當過著名搖滾鼓手的徒弟,也有更多的表演經驗,還得過獎。沒作品。
高輝現年二十二歲,只有高中文憑,混過四個樂隊了
楊景行每看一個的簡歷就說兩句,多是奉承,尤其讓他敬佩的是一個設計公司的部門經理還有時間玩搖滾。
趙古謙虛“起碼先活下去,才有力氣玩音樂。”
楊景行說“可是我們可能要全職的。”
趙古立刻表態“我可以辭職我沒成家,父母也不需要我養,沒問題我現在工作的是個小公司,無所謂。”
其實齊達維也跟楊景行說過,現在不少樂隊,尤其是不屑于翻唱和商業演出的原創樂隊,都得有份工作養活自己,畢竟能靠原創吃飯的人不多。
楊景行不支持也不反對趙古的想法,再問劉才敬大幾了,學業是不是繁重。劉才敬誠實,說自己那個大學跟沒讀一樣,時間幾乎撲在了音樂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電腦唯一的了解就是作曲軟件這些,也不指望靠這個拿學位證了。
楊景行建議大學還是要畢業的好。然后孫橋和高輝看起來問題不大,都是專職的。
樂隊幾人都比較積極,似乎有挺多想表達的,但是楊景行并不問太多,就開始看作品。第一首歌,詞曲都是趙古,先是一段沒有旋律的吶喊,吶喊的是高深的社會命題,然后就是一截一截上氣不接下氣的奇怪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