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行點頭“等會給你們介紹。”筆下飛快。
袁皓楠還不滿足“要是有伴奏譜就更好。”
楊景行點頭“下次帶給你。”
何沛媛當仁不讓“我也要”
楊景行點頭“網上發給你。”
袁皓楠問“你上網啊”
楊景行點頭。
喻昕婷揭穿“好少上線。”
邵芳潔證實“我從來沒見過。”
何沛媛不滿“別冤枉怪叔叔好不好,簽名他都記得”
袁皓楠呵呵“你叫怪叔叔啊”
齊清諾笑“這是她們的特權。”
楊景行終于寫完了,遞交給袁皓楠,還搶先“謝謝,謝謝。”
袁皓楠還是走程序“謝謝你。”站起來“我過去了,你們玩。”
楊景行點點頭,何沛媛跟他打聽“付飛蓉的化妝技術跟誰學的啊”
楊景行站起來“給你們介紹樂隊。”
從雨中驕陽在學校暫露頭角以來,楊景行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已經有十幾件。
風雨同路在熟練運用對位法的基礎上很好聽,就是我們展示了作曲者浩瀚的樂思,而沒怎么流傳開的寧靜或者綻放,也只能算是炫耀旋律創作能力的小品。
還有霞光、少女、心情的承諾、指尖流水,都是靠作者的旋律創作或者杜撰能力取勝,幾首歌之間根本沒有什么明顯共同的作者風格特征。
簡單的說,就是這些作品都不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什么的,只是作者學得多學得精并且有天賦,稍微刻苦一點,必然就能生產杜撰出這一些好產品。這就好比把一個人封閉起來讓他不斷熟讀各種古詩詞,只要這人不是傻子,他最后必定也能自己吟出幾個漂亮好聽的句子,那怕他對生活對社會幾乎一無所知。
音樂學院的學生,好歹都有點鑒賞能力,而且也樂于鑒賞評價,所以浦音的論壇上經常會出現一些閃爍其詞地對四零二的不屑,說北樓守夜人其實就是個“音符暴發戶”,他擁有大把大把可以隨意拋灑顯擺的旋律樂思,但是那些旋律里根本沒有他自己的情感素養。
想想也是,四零二這家伙根本不知生活疾苦,成天窩在脂粉堆里,寫個豆蔻還能理解,可升c小調奏鳴曲這種作品哪是他能有感而發創作的肯定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地做作拼湊出來的
而齊清諾唱親愛的朋友,絕對不會有人說她那是生產,當然是創作,是藝術所以甘凱呈會用個人感情為我想知道流淚,而對指尖流水、少女,更多的就只是商業上的肯定了。
很奇怪,商業和藝術總是顯得那么格格不入。月亮之上專輯的真實銷量雖然不怎樣,還是“借鑒”的,但是歌多紅啊,城市鄉村,公交地鐵,到處都聽得見,豆蔻都還差得遠,可甘凱呈至少不會被那種所謂的“民族風格”感動。當然,也不得不說月亮之上的那種努力和嘗試也是值得肯定和鼓舞的,只是紅得讓人堪憂。
好在楊景行現在有了謝謝,相信甘凱呈對這首歌是有感情共鳴的。而甘凱呈對風中心中的態度,基本是介于商業肯定和情感欣賞之間的,因為這首歌除了作者的旋律賣弄也還有一些情感述說。如果是楊景行自己填詞,說不定會更有情感效果。
楊景行現在給邵芳潔和何沛媛唱風中心中也是用的商業套路,如果他換上唱謝謝時的狀態,肯定是另一種感覺。
商業的也好聽,邵芳潔和何沛媛都很專注地看著楊景行。楊景行似乎入行隨俗,也拿著譜子唱,免得視線沒地方放。
聽完后,邵芳潔鼓掌“其實我覺得你唱歌比彈琴好聽。”
何沛媛笑著肯定“好聽”
開始吧,何沛媛先來,她要楊景行先別錄,先聽她彈一遍。總譜中,三弦一共有四段,加起來總時長在三分鐘左右,并沒什么特別的難度技巧,對本科生來說應該很輕松。
聽何沛媛彈了一段后,楊景行還是講一下不太滿意的地方,并解釋“錄好一點,爭取以后還找你們。”流行樂中的常見樂器,公司都有固定樂手,但是三弦在流行樂中不屬于常見樂器,甚至二胡也不是。
何沛媛自信滿滿“瞧好吧你。”
一開始工作,三個人都進入了狀態,再沒什么玩笑嬉鬧了,尤其是楊景行的要求明顯嚴格,就前奏里的三弦,也要何沛媛調整重來了十幾次。邵芳潔都情緒緊張了,看樣子簡直想提著二胡再去練一會。
三個人是兩點開始的,到近四點鐘,才終于把幾段三弦都錄好了。
何沛媛也累了,站起來活動肢體,但神情高興“做好了我要一份,保證不泄密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