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曲結束,主持人才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上臺,然后是一堆沒有多少新鮮但是充滿激情的臺詞,然后不出意料的請出領導上臺講話致辭。領導是浦海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長,同時也是音樂節組委會主任之一。
領導上臺了后和主動的張家霍握手,然后并沒有長篇大論沒完沒了,很快就宣布這屆浦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始了,因為他之后還有領導,音樂節組委會的另一位主任,同事也是市委宣傳部的部長。
部長慷慨而穩重地表達了幾分鐘后,終于輪到藝術家了。一個法國的現代派作曲家,在專業圈里還算有名氣名望。一堆法語也沒人翻譯,但是觀眾們依然給予熱烈掌聲,大概是猜想音樂應該可以開始了。
可是還有張家霍,他應該算今晚的主角了,好歹得說上幾句。張家霍挺有演講技術的,一席話簡直讓觀眾們對音樂的期待和熱愛翻了一倍。
不算很拖拉,七點半,音樂終于可以開始了。主持人仔細介紹了第一件作品,是首次演出的新作交響曲,國內知名作曲家以現代都市生活為背景創作的,是貝多芬莫扎特不可能達到的境界。
不得不說是很認真創作出來的作品,是真正的有誠意的新作,至少從楊景行的音樂閱歷來說,聽不出修改拼湊的痕跡。從作曲系開設的多個理論課程方面來講,這件作品也有不錯的表現,配器是嚴謹的,織體是精細的
作品形式也是創新的,只是那種創沒人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大部分旋律也沒有足夠的新鮮感。
這個世界上有好多好多優秀的作曲家,他們在盡心竭力地創作出好的音樂作品。可是聽眾是非常挑剔的,他們只愿意聽自己喜歡的。絕大部分聽眾不愿意也沒能力去研究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作品里有多少作曲者的心血,也不會因為某件不好聽的作品在專業上的優秀表現而對它改觀甚至喜歡上它。
對于聽眾來說,最重要的只是“好聽”。一件作品要好聽,當然得靠合理的配器、和聲、織體,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旋律。
現在的聽眾們,能輕而易舉的獲得最好聽最經典的旋律,他們沒必要如同幾百年前的音樂愛好者,要在成堆的樂譜里去大海撈針。以前的作曲者靠出版樂譜賺錢,現在的作曲者,能依靠版稅過活的不多。
但是今天的第一件新作品并不是難聽的,也好聽,就像聽到一首沒聽過不錯的歌曲,雖然耳朵沒有多少驚喜,但是也樂意聽下去,因為畢竟是新的。
近半個小時后,觀眾們鼓掌,前排有人站起來,附近的人響應,然后好多人都站了起來。楊景行的掌聲熱烈,喻昕婷也是。
作曲家上臺鞠躬感謝,他受之無愧,相比一些把一件作品改了一次又一次的人,他是個正直的作曲家。
鼓掌一會后隨大流坐下,喻昕婷要楊景行點評一下。楊景行說“很不錯,第一樂章中間你注意沒,那個c大調很好”
聽楊景行頭頭是道地挑了好多優點后,喻昕婷問“樂團和指揮呢”
楊景行笑,偏向喻昕婷小聲“坦白說,指揮不怎么樣。”
喻昕婷很是高興地笑,揉了揉耳朵。
接下來就是浦音校長的作品了,交響詩,寫這樣的作品,不但需要音樂才華,還得有文學才華。
主持人介紹的時候,臺下就響起熱烈的掌聲,喻昕婷和楊景行都很賣力。
很優秀的作品,可以說高雅脫俗,而且好聽,難怪校長在歐美還是很有地位的。楊景行的那幾件作品就算不得多高雅,所以他給喻昕婷說出了一大堆優點,讓喻昕婷簡直想再聽一遍了。
雖然沒有多么大的驚喜,但是開幕式上的五件大型新作品都沒有讓人失望的。相信大部分觀眾都老樂迷了,都知道音樂的世界里不全是經典和天才,也還有許多的普通平凡值得去欣賞。
很多次掌聲,每次都很熱烈。尤其是業內的那些人,似乎他們的要求比觀眾更低。當然了,互相吹捧和相互排擠總是密不可分的。
十點差一些,音樂會就要結束了,雖然主持人還在慷慨陳詞,但是觀眾們不得不得面對開車乘車回家的問題,所以開始離場。喻昕婷沒太急,半跟隨著楊景行,看他到處打招呼告別。
校長還是關懷學生,專門來催促楊景行“早點回學校,開車了吧,注意安全。”
楊景行點頭,高興“您第二樂章的那段對位,我學到了。”
校長呵呵“好好學,把全校老師的東西都學會我都高興。”
陳羽也在四處招呼,跟楊景行對面碰上了就笑笑“你覺得怎么樣”
楊景行說“不虛此行。”
陳羽點頭“我也覺得不錯你們還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