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行教訓“美女要十一點之前睡覺,快去。”
喻昕婷埋怨“我屁股都還沒坐熱。”
楊景行笑起來,可還是催“我還要點時間,不能陪你聊天節約時間說不定周末就有空,去吃烤全羊。”
喻昕婷喜慶起來“真的最好星期六。”
楊景行又教訓起來“別像個小孩子。”
喻昕婷還是嘻嘻樂“那我走了,你要拼老命”
楊景行點頭“好,拼。”
喻昕婷嘴巴也乖巧起來“你回家小心開車哦。”
楊景行說“你路上更要小心。”
喻昕婷關門的時候還拜拜呢。
星期五,楊景行還是按時到公司,把自己寫好的東西給甘凱呈過目。甘凱呈簽字同意四零二工作室研究結論。
楊景行不但不感激,還敢取笑編輯部經理,不過也包括他自己。
童伊純是九點到公司的,她新專輯籌備一次會議就于九點一刻在編輯召開。
人不多,老板主持,此外就是甘凱呈加編輯部的另外四個人,還有楊景行。至于制作部和策劃部,現在基本是旁聽。宏星公司策劃部帶童伊純的人是最輕松了,因為童伊純除了錄歌唱歌,基本上不搞其他動作。
每個人都準備了不少材料,先是策劃部詳細地回顧了童伊純以前幾張專輯的制作過程和發行后得到的種種褒獎,然后樹立了新專輯要遠遠超越突破這個簡潔而高遠的目標。
然后就是童伊純發表自己的想法,她說了有半個小時,條例還算清晰,但是意思不是多么明確。沒有其他歌手那種要誰誰的歌,一定要什么樣的風格,什么樣的歌詞這些具體的要求。
總結來看,童伊純是謙虛地希望自己的新專輯能反映出比以前的專輯更為切實和穩重的內容,雖然她并沒有說自己準備的歌就達到了那種水準。
童伊純之后,就是甘凱呈這個編輯部經理說話了,他言簡意賅“我想先聽一下四零二有什么想法。”
聽了一個小時的楊景行翻開了自己準備的資料,開講“不管在公司還是音樂圈,我都是新人,新人不知天高地厚,喜歡亂說話”
也少有發言機會的張彥豪抓緊機會“天才,別啰嗦,都是專業,會判斷。”
楊景行就開始正式內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童小姐這次的歌和以前有很多不同,但個人色彩又是顯而易見的,我從以前的專輯里選了一些歌,和這次的簡單做個比較,不是很充分”
童伊純朝楊景行伸手“能給我看看嗎”
楊景行把兩頁對比分析資料遞過去后,大家安靜地等著童伊純看了幾分鐘,彼此只是有一些眼神交流。
童伊純看完后點了一下頭“四零二的見解,我大部分同意好,你自己說一下吧。”
楊景行再次開始,其他人似乎也對他大部分同意,點頭的點頭,稱是的稱是。其實楊景行的分析也是比較中規中矩的,雖然看起來很專業,但也沒什么驚世駭俗多特立獨行的見解。
不過童伊純很認真地對待,還問起楊景行“布谷鳥你聽過沒我覺得更有比較性。”
楊景行點頭“布谷鳥這首,從最后的結果看,我認為編曲方面保守了一點,可能是編曲當時沒想到童小姐最后會用那種有爆發感的方式演繹結尾。不過也不是不好,只是把歌曲潛在的感染力隱藏了一部分,聽的時候容易錯過。”
這些話,張彥豪身為老板似乎完全不感興趣,似乎都開始走神了。
楊景行之后,又是甘凱呈的幾個手下各抒己見。回顧昨天,分析今天,展望明天
要不怎么說音樂人苦呢,這個會從九點開到中午一點,中途只休息了五分鐘,就只是讓參加會議的人知道了“童伊純的新歌不一樣,新專輯也必將不一樣”這個公理。
對于大部分專輯而言,至于那些所謂的細節分析,其作用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都是專業的,不用一個字的書面材料,編輯部的人都能看出來心情的承諾肯定和童伊純不是一個套路。
但是童伊純顯然不認為自己的專輯是大部分中的一員,所以才那么精益求精地不放過任何一點會有幫助的想法或者建議。
最后還是張彥豪體恤職員,提醒童伊純該休息吃午飯了。童伊純建議大家簡單吃個工作餐,好盡快繼續下午的討論,讓與會人員都歡欣鼓舞。
等盒飯的時候喝咖啡,甘凱呈和楊景行難得碰到一個獨處機會,兩人都放下了專業神情。
甘凱呈笑“看你不用學啊。”
楊景行說“你以前寫的那些我都能背下了。”
甘凱呈說“我以前,我以前想把每張專輯都做成一流的,頂級的,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