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伊純短暫深思熟慮的表情,決定“我覺得還是不要舍本逐末,要以專輯為重。”
楊景行點頭,甘凱呈大聲“支持”
楊景行又問“童小姐有沒有考慮過自己譜曲”
童伊純輕笑一下“想了一下好像沒感覺。”
甘凱呈理解“風格不同。”
童伊純點頭“沒這種大情懷。”
甘凱呈哈哈笑,楊景行配合一下。
童伊純也呵呵“說真的,雖然辭藻不算華麗,確實有情懷。所以你說要款款深情,我覺得會不會不夠。”
甘凱呈不客氣起來“看你怎么理解”說著就唱起了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一系列歌曲,還自鳴得意“是不是大氣又深情”
楊景行樂,童伊純還保持住認真“就是這種名族和美聲的感覺,真的很好,其實我小時候也是聽這些歌。”
甘凱呈就看楊景行“幾百年前的你都能模仿,幾十年前的沒理由不行吧”
童伊純趕緊提醒“不能光模仿,肯定不行。”
楊景行專門租樣拿起歌詞,看了幾秒鐘開口就唱“月下的山和路呀,仿佛忘記了時光這種”
童伊純有些皺眉,看看沒什么反應的甘凱呈,懷疑“好像是有一點那種感覺”
甘凱呈很懶地只動動右手食指,示意楊景行去把吉他拿過來。
等楊景行拿過吉他后,童伊純不客氣地伸手“給我。”她也是有兩把刷子的,抱起吉他重復楊景行剛剛的那句旋律,感覺發音比楊景行還標準一些,而且吉他的簡單和弦也沒錯,四四拍強弱分明。
可能是對自己的感覺更清晰,童伊純試了一下后更確定一些了“其實旋律走向還是很有特點的,這種四度和五度”說著還點了點頭,有點相信“副歌”
甘凱呈搖頭“沒那么典型,和現在不一樣。”
童伊純點頭“也是接下來呢這兩句平行處理”看向楊景行。
楊景行驚喜“可以。”
甘凱呈建議“加二度懶慣了,哈哈。”
童伊純就試試,來回試了三遍,第一遍還得到了甘凱呈的贊許,但是她現在很專注創作和感受,不太在意金牌制作人的肯定。
童伊純感覺出來了“有點那種味道,可是不是很有特點。”
甘凱呈又指點“修飾音,他們講究這個怎么處理”
楊景行小心試探“民族調式”
童伊純連忙認真對兩個男人坦陳“宮商角徵羽我知道,不過不懂。”
甘凱呈也大方“我也一知半解,叫他說。”
楊景行就開始搬理論,并且覺得純的民族五聲調式肯定是不行的,多方面考慮的話,可以用變調的六聲調式。
很簡單嘛,童伊純立刻就理解了,而且能立刻熟練地哼唱出來,不難也沒多么不習慣,卻又新鮮“原來是這樣以前沒怎么研究了解,原來挺好的但是會不會出入太大”
甘凱呈諷刺楊景行“他都是紙上談兵,做出來是兩碼事后面簡單了,做出點離調感,就可以高潮了”
童伊純真是很謙虛“離調我也不是很懂”
楊景行抓住機會“也是紙上談兵,其實沒用”
童伊純咯咯笑,左右一看選擇了楊景行“你跟我簡單解釋一下吧”
本來是討論歌曲定位的,很快就變成了三個人集體創作,然后楊景行和甘凱呈還要給童伊純上樂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