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試讀四書中的孟子篇,是孟子弟子門人記錄其言行的書。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德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氣時令的有利條件了。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
其中有一些篇章,李長青小時候學過,但此時讀起來卻有更多的深意。
風停雨歇,太陽初升。
李長青用袋子裝好來帶著水珠的韭菜,去到李家坳小學。
即便是周六放假休息時間,學生們依舊得來到學校晨讀完后能回去。
“李兄,早”,孟云城主動跟李長青打著招呼道。
“孟兄,早沈老師去哪呢”,李長青見沈若琳不在問道。
“魯美國畫專業的老師帶著學生來寫生,沈老師到嶺下鄉接他們去了。”,孟云城道。
“國畫專業么”
李長青與孟云城品茶論道嘗到甜頭,想著到時候可以同魯院的老師交流一下。
“李兄,還懂國畫嗎”,孟云城問道。
“略知一二。”,李長青淡淡地道。
事實上,李長青在洗硯池邊用爛數百只毛筆,國畫造詣已經爐火純青。
國畫從臨摹到寫生,臨摹以線條為主即國畫的勾骨。
選取臨摹對象非常關鍵,否則易誤入歧途,一般選取寫生手稿、線條勾骨明朗的畫。
竹林中歷代名家的手稿極多,李長青選擇的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作為摹本。
黃公望另一本寫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
為山水畫經驗創作之談,對李長青也有很大的幫助。
寫生是尤為重要的階段,有可能伴隨一生。
主要提煉概括,取其表現物象之生態部分,而非逐一全景照搬。
寫生二字,一寫一生,要抓住有生機的部分,不但要有生態,更要有靈氣。
自然中之自然物一草一木、山間堡壘,皆有生命。
生機盎然,妙生情趣,彰顯性靈。
要有取舍,多者舍之,不足者補之。
寫生不僅僅在于師法自然、技法訓練,更是心靈的感悟。
要以己身溶于自然,體驗自然、感受自然、悟得自然。
物我合一,以我心寫生自然。
正所謂代山川而言,到處皆是生機。
李長青昨天畫云棲竹樹茂幽蘭滿山圖時,從鐘南山中領悟山形氣魄。
可以說在國畫山水領域,李長青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境界。
但是李長青只是自己苦練,從沒跟外界交流過,還不清楚自己的水平而已。
“能在右手無名指上形成一層厚厚的繭,應該是長期使用毛筆導致的,可見李兄下的功夫之深,肯定不是略知一二。”
孟云城敏銳地注意到李長青右手的細節,非常自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