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鐘南山,李長青已經調配好治療張佳葉的藥方,有更多的時間來看書。
李長青獲得儒家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每當以為自己將六經吃透的時候,重新讀一遍又有新的理解,就像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而李長青的儒學素養也愈發的精深,眉心泥宮丸學海的浩然正氣如煙波浩渺,在大海的中間卻又一粒散發著璀璨光芒的種子。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李長青在深山中以歷代圣賢為師,終日埋頭苦讀亦只是讓學海變得更充實一些,可見要在學海中建立一座文宮的艱難。
山里的清晨似乎比城市來得早一些,才四五點就有公雞開始打鳴。
田廣文醒來就睡意全無,想著昨天的經歷如夢似幻,李長青真有人們說的那么神嗎
邱樂賢到睡得很香,一覺醒來全身舒暢。
天才剛蒙蒙亮,李家坳就已經有不少來客,邱樂賢聽說去得晚的,落腳的地都沒有,跟田廣文兩人喝一碗粥就到李家坳小學操場去了。
操場上前排已經站滿了人,猶如翹首盼望自己心儀偶像出現的狂熱粉絲。
“都來聽李長青先生讀書的”
田廣文很難想象在深山中,一大早就聚集著大量的民眾只為聽一人講授國學,訝然不已。
如此場景,即便在燕京大學,也只有當年季羨林季先生尚在時才有過這等景象,難道說李長青李先生在國學上的造詣能與季先生并駕齊驅
但隨即田廣文又搖搖頭,季先生一生皓首窮經,縱使李長青先生對國學頗有研究,又怎么能和季先生比呢
“你外地來的吧,要不是為了能在現場聆聽到李先生的教誨,誰會一大早不睡覺跑到個山疙瘩里來”
在田廣文思量的時候,身旁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目光打量著田廣文,然后開口說著,目光卻不時的瞥向李家坳小學身后的方向。
“李先生來了”
本來嘈雜吵鬧的操場,立即安靜下來,好似敲響了無聲的上課鈴音。
田廣文看見一位衣著普通的年輕人在眾人的矚目下緩緩走到了操場的中間,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如初升的陽光一般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
“有而不居曰謙。艮內止、坤外順,謙之意。地卑下,山高大而居其下,謙之象。“
“以崇高之德而處于卑下,謙之意也。”
“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而小人行謙則不能長久,惟君子有終也。”
謙卦艮下坤上,為地下有山之象。
山本高大,但處于地下,高大顯示不出來,此在人則象德行很高,但能自覺地不顯揚。謙的人像山一樣,從不炫耀自己的秀麗,也從不掩飾自己的禿石和斷崖。
李長青用易經六十四卦中的謙卦來闡述論語、孟子等經典中有關謙的理論,宣揚君子之道,有如春風化雨,給在場的聽眾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滋養。
“若李長青先生此番言論能夠得到推廣,學術界的風氣可以大為改善啊”
田廣文聽后感觸頗深,想著當今華夏學術界人浮于事的狀況在內心贊嘆道。
“可惜李先生就像是高山上的雪蓮、幽谷的蘭芝,雖然芬芳雅致,但卻尋常難得一見“
邱樂賢亦在高校沉浮幾十年,才當上溫安學院的校長,見慣了學術上的各種勾當,又想到李長青的風格,不由衷禁感嘆。
在田廣文、邱樂賢思緒萬千的時候,李長青悄然回到了鐘南山上。
“咦李長青先生呢“,田廣文回神,操場上的人在有秩序的散場,李長青不知所蹤。
“田主任別著急,李先生應該是回到山上去了,我陪你上山,至于李先生是否愿意見你,就不好說了”,邱樂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