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抓緊,不早了”,李大海憋了一肚子話,最終只擠出了這么兩句。
“你們不用擔心,將來會有的至于紅豆,都老姑娘了”,李長青立即將禍水東移。
“老,誰老姑娘啦”,李紅豆猶如被踩到尾巴的貓。
“紅豆,你青哥說得在理”,李大江也加入了。
圓月下一家人嘮著嗑其樂融融,李長青也很享受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中秋節后,又接著下了幾場雨。
李長青讓李建國安排村民修剪掉東風茶場的老茶樹部分老枝葉后,又讓李長亮每天帶著稀釋的靈水去灌溉。
李長亮本身也獲得了李長青傳給他的齊名要術中的部分養茶肥料的秘方,自己整天扎在東風茶場搗鼓著,天公作美又下了幾場及時雨,已經十來年沒有出過茶葉的老茶樹竟然重新長出芽葉了。
東風茶場的茶山上,村民們用手指間輕輕地觸碰著新抽出來的嫩芽,心中激動不已。
靠山吃山,在東風茶場沒有倒閉的時候,李家坳的大部分村民都是東風茶場的職工。
風光的時候,東風茶場的茶葉作為省里開會時的指定用茶,即便沒有西湖龍井、滇南普洱、閔州鐵觀音等那般全國知名,但在中江省享有盛譽,一度占據了中江省百分之三四十的茶葉市場,尤其是在溫安市,幾乎全民都喜歡喝東風茶場的茶。
可惜在二十多年前,隨著一批老的茶藝工人退休,東風茶場茶葉的品質下降,市場占有率逐漸降低,到后來東風茶場整片大茶山都長不出新芽,就直接倒閉了。
現在東風茶場重新長出了新芽,讓上了年紀的村民情不自禁地回憶起當年的場景。
“真地長出茶葉了”,李建國望著滿山遍野鮮翠欲滴的新茶感慨著。
“是啊,多少年了,咱們小的時候,就是在茶山上長大的”,李大江也感受了一把回憶殺。
“這茶葉看著挺嫩的,也不知道品質怎么樣”
李常武家比較特殊,是李家坳唯一一家將打獵傳統傳承得比較好的,所以對東風茶場的感情一般,摘一枚嫩葉在口中咀嚼著道。
“茶葉的品質是一方面,制茶的手藝也非常重要”
李大海的年紀稍大,性子又沉穩老實,在東風茶場當過一段時間的制茶學徒,對茶葉的了解稍微多一點。
“當初改革開放,大家都一門心思往嶺南省跑,哪有閑情跟著老一輩學習制茶的手藝啊“
“是啊,現在制茶的手藝都失傳了,也就大海哥懂點“
“不不不,我也不行以前我也就是幫忙打下手,都過去幾十年了,早忘記得差不多了”
李大海見村民們談到他,連忙擺擺手說道。
“咳,你們瞎擔心啥呀,有青娃在呢我喝過青娃在鐘南山上種的茶葉,味道那交一個美,都無法跟你們細說”
李大江看著滿山的茶葉頗為李長亮感到自豪,覺得讓李長亮跟著李長青學習農業知識似乎也還不錯,聽見村民們的擔憂滿不在乎地說道。
“哈哈,這到是既然青娃能讓老茶樹長出新芽,也肯定會制作茶葉”,李建國笑著道。
“大海哥,你說你咋就生了這么個好兒子呢看看青娃,再看看我家那小子,就恨不得上去踢幾腳”
李常武跟李大海私下關系不錯,開著玩笑道。
“你們別夸他了,他就那樣”,李大海心里樂開了花,嘴上卻很謙虛。
“要不讓人夸青娃,我看除非把咱們溫安市所有人的嘴都堵上才行”,李建國神情夸張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