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在李家坳讀完書,對李建國說自己需要一批老鐵,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李家坳的村名就自發地把自家的老鐵都送到了村委會。
李建國喊了五六個壯小伙來回跑了三四趟,才把這批老鐵運到山上,他雖然對李長青為何要收集老鐵感到疑惑不解,但也沒有多問。
小木屋的空間比較小,而且李長亮經常在小木屋落腳,李長青一時很難跟他解釋清天工爐的來源,,就每天抽時爬到第八峰,從溶洞穿到藥谷,在藥谷中鍛煉純化老鐵。
也就是李長青在扛著李建國收集上來的鐵梨在鐘南山上如履平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第八峰,普通人一天一個來回都難。
天工爐用普通的干柴火,熔爐的溫度都可以達到兩千度以上。
李長青將老鐵在天工爐中融化成鐵水,然后打成長條形的鐵塊,再將三塊長條形的鐵塊打成一塊,接著將長條形的鐵塊卷成圓形。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九龍玄紋珠就是在玄紋珠上刻上九龍的玄紋,最關鍵、最難的一步也是在玄紋珠上刻上九龍玄紋。
李長青國慶期間在藥谷中總共鍛造出六顆玄紋珠,可最后只有一顆玄紋珠上成功地刻上了螭吻的玄紋。
螭吻又名鴟尾,口潤嗓粗而好吞。
平日可以里將真氣輸入螭吻珠,到遇到危險的時候,激發螭吻珠形成保護屏障,是一件非常實用的防御型法器。
李長青把玩著散發幽暗玄光的九龍玄紋珠中的螭吻珠,很容易就把真氣輸入到螭吻珠里。
“既然真氣可以儲存到九龍玄紋珠里那浩然正氣呢”
李長青想著就調動泥宮丸中的浩然正氣,想儲存到螭吻珠中,卻像有一層隔膜,沒有半點反應。
張仲濟在牧真觀的一座花園中打坐,聽到李長青的讀書聲后睜開雙眼,瞧見每天清晨都會駐足在假山上咕咕鳴叫著的十數只布谷鳥竟然聚精會神地望著李長青讀書的方向,有如玩偶一般悄無聲息地成排站在樹枝上,假山下的水池中幾條平時喜歡躲在石頭縫里的金色錦鯉浮上水面,靜止在水中一動不動宛若佛教徒的虔誠朝拜。
在這一刻,世間仿佛萬籟俱寂,唯有李長青的讀書聲充滿了天地。
“這就是儒家的讀書聲嗎布谷鳥忘記了鳴叫,金色錦鯉停止了游弋,就連我都差點被帶入其中,恐怕佛門的獅子吼都所有不如吧”
讀書聲中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好比一個極速旋轉著的旋渦,張仲濟情不自禁地想沉浸到李長青的讀書聲,幸虧他及時運轉真氣來抵抗,對李長青讀書的恐怖有了直觀深刻的認識。
當云中湖湖畔的香客游人們從讀書中蘇醒時,火紅色的晨光灑在李長青身上,好像度上一層圣潔的光輝,而腦后的太陽恰似升起的神輪,又有一陣山風將云中湖湖面上的水煙刮到了銅鼓包,李長青的身姿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活脫脫就像從天而降教化世人的謫仙
“剛才明明讀地就是一段文言文,聽著卻比那些公眾號上閱讀百萬加的雞湯文更讓人觸動”
“快看云中湖里好多的魚朝著山上那人的方向跳躍起來,然后一頭竄進水里,怎么有種在給那人鞠躬致謝的意思”
“山上那人莫不是神仙么,跟佛陀講經能夠口吐蓮花地涌金蓮一樣,不僅讓咱們這些人沉浸在書聲中,就連這魚群都能感化”
香客游人們看不清李長青的面貌,但見李長青身上有一團火紅色的光圈,光圈外籠罩著一團如夢似幻的煙霧,腦后升起大日神輪,孤身傲立在銅鼓包上,心里在紛紛猜測。
尋聲來到云中湖的人越來越多,云開霧散之時,銅鼓包上空無一人,李長青早就跨越了一線天從風車口下山了。
“咦,那位仙人好像不見了難道是回到天上去了還是說剛才的一切都是幻覺”
看著那空空如也的銅鼓包,一些人甚至產生了各種懷疑,只有邱樂賢、丁紹元、張仲濟等少數人猜到了銅鼓包上讀書人的真實身份,也不由得在心中感嘆一句“李大師真乃神人也”
李長青從風車口下山,直奔群龍吸水潭。
“儒者之威,山林寂靜,師弟儒道雙修真是了不得”
張仲魁在風車口的山底都能隱隱聽見李長青的讀書聲,此時見到李長青發出由衷地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