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的變化實在太大,李宏達心里感慨萬千,又想起一個傳聞。
“是啊,咱們村里的八段香古法養身茶在省里的農業展覽會上得了金獎,后來又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生意好得不了”
“那真是了不起啊聽說這些都是大海哥家的兒子青娃弄出來的”
“是啊,自從青子回到村里,村里就開始發生改變了現在每天來李家坳小學聽青子或者孟老師讀書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事到村里還賣茶葉,或者到三清廟去燒香的,反正現在村里的人不用出門就能掙錢達叔,今年回來了,就不要出去了,在外面看人臉色,哪有在村里待著快活啊而且今年已經過了茶期,如果等到明年,東風茶場開始正式大量生產的話,村里還會有錢分給大家呢”
李三德覺得自己的這位發小已經超乎了他的認知,甚至給他一種虛幻的感覺,如果不是一切都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他都會懷疑自己在做夢,絮絮叨叨地跟李宏達講述著。
“不出去了,不出去了,就在村里待著”
李宏達從來沒敢想困在大山深處的李家坳也有這么一天,而這一切的改變,只是因為李大海家的李長青,激動地重復著。
在李三德開著面包車待著李宏達一家人剛回村,溫安市書法協會主席孫應忠、副主席趙桂中、以及張淳等一大票書法協會的成員浩浩蕩蕩地進了村,在村委會將了李建國圍住。
“李書記,有個事地麻煩你幫幫忙”,孫應忠言辭誠懇地說道。
“你們大票人又來找青娃求字的”
無事不登三寶殿,李建國很清楚這群書法協會的人都很癡迷于李長青的書法,隔三差五地就跑到李家坳來,大概地能猜到孫應忠、趙桂中等人的來意。
“嘿嘿,這不是馬上要過年了嘛,家家戶戶換新聯,我們就想著能不能從李大師那里求幾幅春聯掛著”,孫應忠笑笑道。
“你堂堂溫安市書法協會會長跑到我們李家坳來求春聯,傳出去也不怕別人笑話你”,李建國調侃著說道。
“這沒辦法啊,看慣了李大師的字,再看自己寫的字,就總覺得很變扭掛在門框上看著就不太舒服,要是能換成李大師寫的春聯肯定全身心舒坦”
“就是,要是讓被人笑話幾句,就能得到李大師的春聯,即便讓大家嘲笑幾句又何妨,多得到李大師幾幅春聯就行”
孫應忠、趙桂中這兩位溫安市書法協會的正副會長一唱一和,把對李長青寫對聯的渴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真是那你們這些書法癡沒辦法,不過話先說在前頭,我就負責帶你們上山,至于青娃愿不愿意,給你們寫春聯,那就是你們的事了”
“嗯嗯”
一行人上了山,在小樹林外見著了李長青。
“李大師,我們幾個是來求春聯的,我們也知道李大師的每個字都很珍貴,所以我們也各自帶了些小禮物想送給李大師”
孫應忠、趙桂中、張淳等都奉上了自己收藏壓箱底的名家古董字畫,雖然有些肉疼,但想到若能換到李長青寫的對聯,就覺得舒服很多。
“東西你們收著,等下我寫三幅春聯讓建國叔帶下山你們下山后多寫些春聯讓村民們挑,看誰寫的春聯被村民們挑選得多,排在前三的,都可以得到一副春聯”
李家坳的村民們對書法的鑒賞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看不上那些印刷的春聯,李長青又不可能幫每家每戶都寫一副春聯,書法協會的這群人水平恰好能夠滿足村民們的需求,順著說道。
于是,李家坳小學操場上出現了神奇的一幕,溫安市書法協會的正副會長以及幾位骨干精英在賣力地免費向村名們推薦自己寫的對聯
在小年前,孟云城、沈若琳都回家去了,孟鴻儒還守在三清廟。
陽歷一月二十七號,農歷大年三十。
山溝的李家坳燈火通明,以前村民們吃完年夜飯都上了牌桌,今年卻都聚集在操場上用大屏幕看著春晚,無所謂節目如何,這種歡樂祥和的氣氛讓每一個李家坳村民沉醉。
李長青看著頗為欣慰,修身、齊家應該算是做到了吧,等過完年是時候出去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