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氣涼爽,許多人躺在床上掙扎著不愿意醒來,突然傳來了陣陣縹緲的讀書聲。
“天地萬物之理,皆始于從容,而卒于急促。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
李長青手中無書心中有言,以中庸切入來解讀修養人格、陶冶情操、控制情緒等,讀書聲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從四面八方的角落而來,每個人都感覺自己泡在書海里一般。
綠水山莊山腳下一座豪華的朝南獨棟院子里,司空止躺在一張寬敞的大床上,迷迷糊糊地醒來后暴躁地抓起枕頭往前一扔“誰大清就在讀書吵”
司空止話才說道一半,本來滿腔的怒氣突然沒了,坐在床上豎著耳朵靜靜地聽著讀書聲。
在綠水山莊的所有人中,司空明修為高深,神識已經到煉境無形的境界,在陷入李長青讀書聲中后片刻就醒悟過來了,望著李長青在的松鶴亭,嘖嘖稱奇地感慨道“難怪在三教九流中,儒家自古以來就是三教之一,能與佛道并列這讀書聲實在凌厲了,讓人情不自禁地沉入到讀書聲里”
讀書聲中蘊含著至理,司空明從李長青讀書聲的意境中剝離后又主動融入到李長青的讀書聲里
由于李長青讀書聲的原因,綠水山莊的人睡覺時間比以往更少,可人的精神面貌卻比之前抖擻許多。
“聽說佛家有晨鐘暮鼓的說法,老師的讀書聲想不逞多讓吧”
諸葛青在龍虎山也聽聞了李長青用讀書聲引來喜鵲搭橋的事,但卻還是第一次聽到李長青的讀書聲。
李長青在松鶴亭上讀完書,山腳下有些人意猶未盡,就特意跑到松鶴堂來尋李長青。
一群人都在松鶴堂外等著,李長青與他們交談指點幾句,等司空明、司空靜上山后眾人才依依離去。
“傳聞李先生乃儒道宗師,果然不同凡響讀書聲都極具魔力,莊里的人聽完才有來朝圣的沖動”
司空靜完全沒有把眼前的年輕人當成同輩,以對待前輩高人的口吻贊道。
“講解些先賢圣人之道而已,我本人哪稱得上圣啊”,李長青擺擺手道。
“儒家數百年未在方士異人江湖行走,今有李先生出世,確有當世大儒的風姿”,司空明也點頭附和。
“剛才莊里的人不請自來,李先生又親自給他們指點迷津,希望沒有煩到李先生”
司空靜與李長青相處了幾天,從李長青身上感覺到一種出塵的氣質,覺得李長青可能不喜歡剛才那種被人包圍的狀態,帶著歉意對李長青說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與他們交談對我自身來說也是一種極好的體驗”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李長青與人交談亦在佐證自身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