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水膽翡翠
這次的香港國際珠寶展,孟硯青自然是勢在必得。
也就半年的時間,她只能全力以赴。
本來陸緒章和孟硯青的婚期希望盡快,不過因為孟硯青心思都在這個珠寶展上,以陸緒章的意思,他已經打了結婚報告,兩個人先領結婚證,好歹有個合法身份,如果可以,王府井這邊裝修過了,晾一晾就搬過去。
等哪天心情好了,就舉辦一個簡單隆重的婚禮。
對此,孟硯青自然沒意見,本來她也不是太在意婚禮的,先領證倒是挺好的。
這邊陸緒章去打結婚報告,她也開始忙著自己的事,她首先要做的,倒也不是去打報告寫申請,而是找工匠。
她現在有些珠寶構思,但是要想實現這些,必須找到能用之人。
她先把一些不需要太多工藝水準的翡翠,拿給了琉璃廠的老藝人來做,之后走訪了數家北京搖搖欲墜的老首飾廠,遍尋了那邊的老工人,最后總算挖到了東方藝珍首飾工藝品廠的一些老人。
這家工藝品廠是五十年代末成立的,當時北京市政府將失散在民間的老藝人組織起來成立了這家工藝品廠,那些老藝人有人精通燒藍,有人擅長玉雕,也有人專精花絲鑲嵌等,十年運動期間,這些老藝人自然也受到一些打壓,這些老工藝也眼看要失傳了。
不過孟硯青通過去那些大雜院尋訪,最后還是挖到幾位老藝人的弟子,這些年工藝品廠不景氣,他們大多是靠著微薄的工資度日。
孟硯青挨個找他們談,愿意給出優厚的待遇,希望他們加入自己公司,很快她就談妥了一位花絲鑲嵌的師傅,一位燒藍師傅,還談妥了一位精通鏨刻的師傅。
只是唯獨玉雕師傅,卻一直沒什么好著落。
陸緒章知道她的難處,想了想,建議道“我聽說岳家的那位岳大師傅如今已經退休在家,你要不要去試試”
岳大師傅
陸緒章道“就通州岳家,解放前,他們家不就在你們鋪子里做的”
這岳家,孟硯青卻是知道的。
這位岳大師傅祖籍山東,清朝末年,他父親岳三從山東逃難出來,來到了北京城,窮困潦倒差點餓死,恰好遇到了孟硯青的叔爺爺,那叔爺爺是個好心人,覺得這孩子瘦得簡直是干柴,路都走不動,當時四處兵荒馬亂的,外面也不太平,這種孩子死街上都沒人知道的。
那祖爺爺便把岳三帶回家,好歹給一口飯,養活了,養活了后,就讓他在廊坊二條的玉器鋪子里跟著學門手藝。
不過這玉雕手藝可不是一般人做的,玉雕師傅講究玉不琢不成器,師傅把自己當磨玉工,是要下狠心雕琢徒弟的,那些當徒弟的,渾身泥漿,又臟又累,沒個二十年苦功夫都沒資格上登磨活的。
可這岳三偏是有些靈性的,他七歲學雕玉,十三歲上登,十五歲便已經艷驚廊房二條,成為孟家玉器鋪子的金手指,號稱是掐金如面,琢玉如泥。
三十年代末,孟家倒了,樹倒猢猻散,那時候岳三把自己的手藝傳給了自己兒子,也就是后來的岳大師傅。
這位岳大師傅在解放后進了玉雕廠,五十年代還曾經得到過上面的接見,屬于傳統老藝術家,北京玉器行雕刻四怪,簡稱北玉四怪的,他是其中一位。
孟硯青聽陸緒章提起這個,也是無奈“你倒是很敢想。”
不要說上輩子的恩情早就隨著年代久遠而煙消云散了,就說哪怕她是曾經的孟硯青,她跑過去求人家為他出山,人家都不見得搭理她。
昔日的岳三為孟家效力一世,已經還了這一飯之恩,她哪能跑去讓人家一個知名老藝術家來自己的小作坊呢。
陸緒章卻道“你可以試試,就算不能請對方出山,但也能了解下情況,好歹混個臉熟”
他想了想“干脆我陪你去好了。”
孟硯青忙道“這可不行。”
陸緒章“怎么不行”
孟硯青笑了“這算什么呢,別人只覺得古怪。”
陸緒章見此,也只能作罷“行,那你自己去一趟,我送你過去,至于這次香港國際珠寶展的事,我明天開會,估計能碰到幾個部門的負責人,正好和他們提一下。”
孟硯青自然高興“好,這個可以”
陸緒章的車直接送她過去了羊腸兒胡同,那位岳大師傅就住在這里。
車子停下來后,陸緒章側首,囑咐說“如果不順利的話,干脆去玉雕廠挖幾個就是了,所以成不成的也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