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老李士寬從祠堂出來,背著手,慢吞吞往家走。
進了院門,李士寬站住,微微仰頭,看著院子里的枇杷樹,片刻,揚聲叫小孫子阿壯。
“阿壯呢,去叫儂三叔過來。”
正在屋里寫字的阿壯答應一聲,連蹦帶跳的出來,往街道另一頭去叫他三叔李文華。
李文華三十多歲,濃眉大眼,一臉喜相,卻喜歡繃著臉以顯示他很兇很嚴厲。李文華是李士寬胞弟李士平的長子,李士平幾年前已經病故了。
李文華家離得不遠,沒多大會兒,李文華端了碗梅干菜蒸肉,進了李士寬家院門,將梅干菜蒸肉送進廚房,進了堂屋。
“清明的事兒,議好了”李文華還沒坐下,先問了句。
他們這一房男丁最少,象清明祭祀這樣的事兒,攤給他們的銅鈿,和男丁多的房頭一樣,可到了祀田分余糧的時候,就又是照著人頭分了,因為這個,一提族里,他就沒好氣兒。
“嗯,跟去年一樣,我叫儂來,不是這事兒。”李士寬袖著手,站起來,“走,到后頭說。”
李文華跟著李士寬,一前一后,進了后面的院子。
“小李莊的李文善,儂知道不”李士寬壓著聲音。
“不是死了好幾年了入土的時候風光得很,吾聽人說過。”李文華撇嘴搖頭。
死了還要風光,敗家貨
“李文善的獨子,叫李學棟,今年縣試,考了第三。”李士寬接著道。
“咦,伊家還供著讀書人哪,這么多銅鈿怪不得風光大辦。”李文華嘖嘖。
再多銅鈿也不該花在死人身上,真是敗家
李士寬斜瞥著嘖嘖不已的李文華,一聲長嘆。
他那個弟弟吧,老實巴交不中用,這個大侄子吧,跟他阿爹一樣的不中用
算了算了,不中用就不中用吧,至少會過日子不敗家。
“儂去推輛車,就說去縣城看看香燭,到三岔路口等我。”李士寬不多說了,直接交待道。
“好”李文華先一聲好,隨即疑惑道“怎么不一起走”
“阿拉去趟高村集。儂記著,去高村集這事兒,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儂媳婦也不能講。”李士寬嚴肅交待。
“大伯放心。”李文華不停的點頭。
雖然他不知道他大伯打的什么主意,不過,這不耽誤他認真聽話。
他這個大伯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精明人兒,他阿爹活著的時候,他們家大事小事就是他大伯拿主意。
他阿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儂大伯怎樣講,儂就怎樣做想啥么想
李金珠和李玉珠推著李學棟回到家,李小囡和李銀珠正在做飯,看到三人的臉色,就知道這銅鈿沒要著。
李銀珠盛好飯,再將一只雞蛋用棉線勒成兩半,李小囡和李學棟一人一半。
她們家去年春天孵了十幾只母雞,被三堂伯李文才家偷了幾只,給先生送了兩只,過年殺了一只,考縣試的時候又殺了一只,如今多數時候,一天只能有一只雞蛋了。
“阿姐,族里一個銅鈿也不給,阿拉怎么去平江府”李玉珠吃了幾口菜飯,忍不住發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