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衣裳、料子、荷包、手帕、脂粉、”只有傅文鈺腰部高的傅蓉伸出手指,一個一個地數著,“對了還有絨花。”
“繡莊的東家李娘子是從京城來的,她的女兒歆姐姐也心靈手巧,她們母女倆都會做很好看的絨花,聽說隔壁州府的人都跑來買呢。”
說到這里,傅蓉下意識地抬頭看了傅文鈺一眼。
但傅文鈺并沒有察覺,他聽到絨花這個詞,突然就想起了自己還在現代的時候,因為一部電視劇的大火,絨花這種非遺文化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為此很多博主還發了自己動手制作絨花的視頻,還有電視臺也專門采訪了那些擁有此項技術的非遺傳承人們。而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制作出來的絨花都栩栩如生,非常好看。
沒想到這李家繡莊的人也會。
他回想起視頻中那些人用細鐵絲捆綁住絲線,然后分成一條條,接著再修剪、纏繞、固定造型等一系列步驟,突然有了靈感。
可不可以教給周氏和傅蓉呢
這念頭一起,就不可遏制地蔓延起來,他之前還擔心周氏和傅蓉的性格太軟弱了,想要她們獨立自主起來。
而工作就是一個好辦法啊
錢就是底氣
并且做絨花的話,肯定比眼睛整天眨也不眨地盯著繡布強。精細的繡活做多了,可是很傷眼睛的,比讀書更甚。傅文鈺在家里的時候,偶爾就會看到周氏在揉眼睛,并且也發現了她的視力已經受損,看遠處東西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瞇起眼睛,這是典型的近視眼表現。
以前是沒辦法,周氏這種性格的人是不會同意從此不做繡活的,而且家里也并不富裕。但現在有他寫話本的錢支撐著,她們兩人就可以輕松一些了。
想到就做,傅文鈺拿出了一個小元寶,然后對傅蓉道。
“妹妹,我知道一個做絨花的辦法。你去幫我買一朵絨花,然后再買一些絲線以及細鐵絲,等回頭我試驗出來,就教你做。”
傅蓉猶豫了一下,還是伸出了手。
沒過多久,周氏和傅蓉一起出來了,兩個人的臉上都擺滿了笑容。
周氏先是把元寶還給了傅文鈺,然后看著他,無奈道“你啊,就買些絲線而已,哪用得著這么多銀子。”
“還不快收起來。”
“你要的絨花娘有,回頭找出來給你。至于絲線娘也買了,那什么細鐵絲倒沒找著,但李娘子說鋪子里有銅絲,她們做絨花用的都是銅絲,便也給了我們一些。不過文鈺,娘怎么不知道你還會做絨花”
“之前在書坊里看到的。”傅文鈺隨口回答。
好在周氏也只是隨便問問,三人離開繡莊后,又去了集市,買了一些家里缺少的東西,比如油鹽醬醋,也比如一大籃子的雞蛋。
也是這個時候,傅文鈺才知道本朝規定,普通百姓守孝是按照百日計的,叫做熱孝,百日一過該干嘛就干嘛。只有對讀書人,并且是有志向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才會嚴格地以三年計,不然被人告發后,可能會以不孝之名剝奪功名。
這也是禮不下庶人,對于百姓,朝廷更為寬容。
也因此,如果不是周氏還存著讓傅文鈺讀書科舉的心思,他們家喝酒吃肉也不會有人管。
對了,雞蛋不算肉。
這可真是太好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