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罪過后,他道“話說,有一地名平安縣。”
“該縣有一大善人,姓王,百姓們都稱呼其為王員外。王員外此人半生積善行德,濟老撫幼,是一個大大的好人吶。”
傅文鈺好耳熟啊。
然后他又聽到奉先生道“某一日,王員外外出忙碌生意,家中只余一老母、一孕妻,及仆從若干。”
“當天夜里”
聽到此處,傅文鈺已經確定及肯定,奉先生說的便是他的第一本話本,鳩占鵲巢真假少爺難分辨了。
沒想到居然有說書先生改編了。
不知道有沒有給版權費。
傅文鈺一邊聽著熟悉的劇情,一邊分神想著。
真假少爺這篇話本,因為是五天印一次,每次也就三千字左右,所以目前連載出來的只有前面的兩萬字。也就是張狗剩在張家人的磋磨下,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并且得到了村塾夫子青眼的時候。
奉先生一邊說,傅文鈺一邊聽周圍茶客們討論。
“咦,這段好耳熟啊。”
“我知道我知道”某個看過了的客人聲音不大地道“這是柳州小報上的新話本,說的是一個奶嬤嬤,把自家孫子和主家少爺調換了的故事。”
“嘶,竟有這樣的人”
“可不是”
“那后來怎么樣了啊”
“哎,還沒寫完呢。”
真假少爺的前面兩萬字,除了開頭的換子部分比較狗血之外,后面的一萬多字都是張狗剩的成長經歷。因為除了家長里短外沒有太大的沖突,所以傅文鈺在寫的時候,就添加了一些搞笑細節,以方便讀者閱讀。
眼前的這位奉先生,不愧是能被茶樓聘請的說書人,本領不凡。接下來的時間里,他通過自己獨特的停頓,語氣等,將傅文鈺的那篇話本講得妙趣橫生,個別有趣的地方,更是讓客人們哄堂大笑。
傅文鈺看時辰不早,不等他說完就離開了。
當然離開之前,他打包了茶樓里的特色茶點,還有香氣撲鼻,他剛剛一連炫了三個的茶葉蛋,準備帶回去和母親以及妹妹分享。
從茶樓出來之后,他拐道去了打鐵鋪以及市集。
去打鐵鋪是因為在他忙著寫話本的時候,周氏和傅蓉已經把之前從繡莊拿的繡活做完了,現在正在用剩下的絲線做各種顏色、不同大小的菊花絨花。傅文鈺決定給她們定做一些工具,比如尖嘴鉗、鑷子等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因為鐵制品容易生銹,傅文鈺特地讓鐵匠用銅來制作,于此同時他還定了一些做絨花用的細銅絲,約好明天來拿。
至于市集,則是傅文鈺覺得自家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要吃素,對身體不好,所以想買一些補身體的東西。所以最后等他回到傅家村的時候,除了在茶樓打包的點心和茶葉蛋外,他還牽了一頭羊。
因為那一頭羊,傅文鈺這一路吸引了眾多目光。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