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張二道“如今他們家把人找回來了。你說巧不巧,那個大妞被賣到了別的地方,但你不是在柳州小報上寫了她走失的事嘛,還仔細地寫了她的模樣,結果被人看到認了出來,于是寫信給趙家。”
“如今趙家人已經把人找回來了,他們找到書坊想要好好地謝一謝你呢,我叔讓我趕緊來喊你。”
“文鈺你快跟我走吧”
竟然真的找到了,印在柳州小報上的“尋人啟事”是有用的。確認了這個消息后,傅文鈺也感到很高興,覺得自己的錢沒白花。畢竟他在柳州小報上的稿費,都用來做這個了。
進城的路上,傅文鈺又從張二這里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原來那位劉大妞當年不是走失,而是被人拐賣到別的地方了,因為她年紀很小,模樣也一般,所以最后是被賣給一戶人家做丫鬟。給人做丫鬟的日子身不由己,她雖然知道自己是被拐賣的,但也沒辦法回家。
這次能回來,也是巧合。
因為上面印了話本的緣故,所以柳州小報最近一年很紅火,銷量節節攀升。單單在柳州境內便有幾千人次次都買,而這些人看完后有的會小心保存,而有的根本不在乎,隨手丟棄。
這樣的場景在那些茶樓瓦舍特別常見,于是便有人收集起來,亦或者出錢回收,再轉手賣給別人。還有人特地把包含了某一篇話本的紙張單獨整理,然后以一個比書本低的價格賣出去。
于是柳州小報就這么傳了出去,并且越傳越廣。有一段時間外地來柳州的商人們還流行買這樣的二手小報回去,或是送人,或是給家里人看,亦或者是轉手賣出。
而且因為傅文鈺每個月的二兩銀子,所以那些“尋人啟事”印了一遍之后,又印了第二遍,第三遍,沒有新增的情況下,舊的那幾個反復地印在了柳州小報上面。結果就被趙大妞主家的姑娘得到了其中一張。
那姑娘也是個心善的,得知趙大妞的父母一直在找她,所以就央求父母按照柳州小報上面的地址寄了一封信,聽說這次趙家人去接,他們連贖身銀子都沒要。
事情的原委就是這樣了,傅文鈺感嘆著走下了牛車,然后就看到了書坊門口的那一家人。
趙大妞親娘,當初那個滿臉愁苦之色的劉翠蓮如今精神奕奕,不但精神很好,而且模樣感覺也年輕了。
她一看到傅文鈺就連忙推了推剛找回來的女兒,熱切地說道“大妞,你能再見到爹娘,多虧了傅先生啊。”
“快給傅先生磕頭”
趙大妞被母親一推,便知道眼前的這個是路上父親跟自己說了好幾遍的“恩人”,當即毫不猶豫地就跪了下來,“大妞謝過恩人”
傅文鈺嚇了一跳,連忙彎腰把人扶了起來,“不用多禮,快起來快起來。”
將人扶起來后他定睛一看,果然眼前穿著紅衣裳的“趙大妞”跟她娘描述的一樣,臉上都有一顆黑痣,而且跟劉翠蓮長得很像。
送走熱情的趙家人,傅文鈺心中頗有感觸,他覺得這個“尋人啟事”很有繼續印的必要。二兩銀子對現在的他來說只是一筆小錢,但對于某些人來說,卻是一種希望。
雖然柳州小報的傳遞速度比不上現代的報紙,網絡等等,以至于趙家人幾乎是隔了半年的時間才找回了自己的女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流傳得越來越廣,只要人還活著,便有找回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