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本寫好后,傅文鈺將劉昌淼約了出來。
劉昌淼沒想到他這么快就寫完了,激動地拿起來看。
我在老家挖野菜,夫君在京娶貴女這篇話本,跟傅文鈺之前寫過的幾篇都不一樣,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這次的主角是女的,她的名字是珍娘。珍娘自幼備受父母疼愛,是一個很善良的好姑娘。她的父親是一個布料商人,待珍娘及笄后,她的父母千挑萬選,將她嫁給了臨縣一個叫做卜世仁的窮秀才。
卜世仁很有才華,但也薄情寡恩。
他之所以求取珍娘,為的就是她的嫁妝,從一開始這位卜秀才就打算用珍娘的嫁妝供自己讀書科舉,等將來科舉有成他就卸磨殺驢。
當然,話本的開頭肯定不能這樣寫,沒有讀者會喜歡心思惡毒的男主的,所以傅文鈺不但不但不能寫出卜世仁的真面目,還得將他寫得很好、非常好,將他的形象塑造起來,讓他不但是一個好女婿,還是一個好夫婿。
定親前,他態度積極,跟珍娘父母保證自己會好好對待珍娘。
定親后,他給珍娘寫情詩,買小玩意兒。
成親后,他溫柔體貼。
于是劉昌淼邊看邊皺眉。
因為劇情的需要,在傅文鈺寫的這篇話本里,珍娘跟卜世仁成親之后,很是過了一段琴瑟和鳴的美好日子。
就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他們兩個人了。
這段劇情有你吹簫來我談琴、你讀書來我研墨、你寫上聯、我寫下聯,還有紅袖添香,偶爾不經意的一個抬頭,兩人害羞一笑,以及元宵燈節、共執一盞燈、同時猜中了一個燈謎,卜世仁還在河邊放了一盞寫著愿珍娘平安喜樂的花燈等等。
幾個描寫兩人感情的情節里,有劉昌淼大姐,劉昌蓮貼身丫鬟的,也有傅文鈺結合了前世見過的一些經典古偶劇里面的情節寫出來的。
整體寫得非常溫馨,非常美好。
劉昌淼在看到卜世仁放了一盞寫著愿珍娘平安喜樂的花燈后,再也忍不住抬頭問道“傅先生,你寫成這樣,我大姐看了怕更不會醒悟了。”
因為猜燈謎和放花燈這兩件事,就是他大姐的貼身丫鬟告訴他們的。當然那位丫鬟并沒有說得很詳細,只是簡單地說姑爺和姑娘在元宵節上同時猜中了一個燈謎,以及姑爺在花燈上寫了愿姑娘一輩子平安喜樂等話。
所以話本里的小軒窗、正梳妝、燈火闌珊,不及她的回眸一笑、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等等語句,都是傅文鈺寫話本的時候自行添加上去的。
劉昌淼雖然還沒有成親,與自己死去的四個未婚妻也沒有什么感情,有的甚至未曾見過面,但看過許多話本,包括一些書生小姐話本的他,多少也能猜到一點他大姐看完后的心情。
但傅文鈺卻淡定回應,“你繼續看就知道了。”
于是劉昌淼低頭繼續翻閱,然后他就看到珍娘的境遇,慢慢地發生了改變。
成親不到三個月,卜秀才的寡母便以我兒已二十有余,跟他一樣年紀的個個都有兒有女了為由,明里暗里地詢問珍娘是否懷孕。成親半年后,她急不可耐,開始頻頻給珍娘請大夫,熬了一碗又一碗的藥讓她喝。成親一年后,不但所有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了珍娘還未有喜事傳出,而且卜母還開始明目張膽地咒罵不休。
而且在卜家,不但卜母處處刁難,卜秀才的妹妹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卜小妹只比珍娘小兩歲,也快到了說人家的時候。她非常眼饞珍娘的嫁妝,所以時不時就來討要,珍娘若是不給,她便去卜母處添油加醋,讓珍娘挨罵,而珍娘若是給了,那她過幾日又會再來。
今天看中一朵絨花、明天看上一支簪子、后天則是某匹布料
每當這個時候,卜秀才總是安慰珍娘,說別擔心,我們會有孩子的云云。但他卻從來不會在卜母面前替珍娘說話,只是讓她孝順,說他娘養大自己不容易。對妹妹也只以她還小呢,你不要跟她一般見識來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