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舉人收徒的消息,是閔秀才告訴傅文鈺的。
這位女兒奴先是炫耀了一番自己的女兒會喊爹了,然后才道“你知道嗎劉舉人久試不中,再加上劉昌炎現在是庶吉士了,聽說在翰林院混得還不錯,所以劉舉人這個做爹的考進士的心思便淡了下來。”
“他打算收弟子了。”
傅文鈺詫異,“你是從哪里打聽到的”
因為弟子和學生是不一樣的,傅文鈺自己便是陳夫子的學生,只要按時繳納束脩,他便一直都是對方的學生,并不會改變。
但弟子就不一樣了。
弟子有傳承衣缽的意思,有些弟子跟兒子也相差不了多少。
閔秀才道“我娘子與劉夫人是拐著彎的親戚,所以才得到了這個消息。劉家是柳州的大族,你別看劉舉人兒女不多,但城里姓劉的可不少。”
“這不,傳著傳著大家便都知道了。”
原來是這樣。
傅文鈺恍然,那這的確是一個大消息。
隨后他的心思便動了起來。
自家人知自家事,別看他第一次參加科舉就考中了秀才,好像非常輕松的樣子。但實際上這和原身十幾年的積累,以及傅文鈺最近幾年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但再往上,便很有難度了。
畢竟秀才的考試并不難,熟讀經義即可,朝廷也不會指望秀才能做什么大事。而且秀才的競爭也很小,比如傅文鈺就只需要和柳州、江州、安州三地的人競爭,但舉人卻是要跟七八個和柳州、江州差不多的州、府競爭。
并且不但有他們這些剛考中的,還有上次考中的、上上次考中的、甚至是上上上次考中的,許許多多已經在秀才上積累了幾年、十幾年的人。
而且考舉人和考秀才的題型,也是有差別的。
因為某些時候舉人可以直接做官,所以歷朝歷代給鄉試出的題目,都更貼近進士的水平,也就是更注重實際運用,而不僅僅只是書本知識。
但這就觸及到傅文鈺的知識盲區了。
傅氏一族沒有做官的人,而陳夫子也只是一個秀才。所以傅文鈺的四書五經還行,卻嚴重缺乏相應的實操經驗,這就導致他寫出來的策論有些假大空,這樣的策論是不能在鄉試上取得一個好成績的。
這也是傅文鈺考中秀才之后,沒有考慮馬上考舉人的原因。
他需要磨練自身。
但沒想到這么快就來了一個機會。
劉舉人能考中舉人,那他實操的那部分是沒有問題的,最起碼過得了鄉試考官們的眼。再不濟對于一些常見問題,他也會有標準答案。如果能得到對方的點撥,那傅文鈺相信自己能有非常大的進步。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問道“那你知道劉舉人青睞什么樣的弟子嗎”
閔秀才瞬間門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詫異問道“你想拜師”
問完這話后閔秀才想了想道“你的話,是有很大可能。畢竟你考秀才的時候名次不算低,比旁人是更有可能高中的。”
“但劉舉人要收怎樣的弟子,我就不知道了。”他自嘲地笑了笑,“但總之不會是我這樣的,我已經去考過兩次鄉試,絕了最近十年考中的心思了。”
“你若想知道,不如我讓我娘子去探探”
傅文鈺雖然心動,但還是拒絕了。
他看向了被幾個眼熟的讀書人圍著,表情顯得有些不耐煩的劉昌淼道“不勞煩嫂夫人了,我會找機會去問問的。”
“昌淼那邊好像有麻煩,我過去看看。”
劉昌淼的確有些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