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看完那十篇話本之后,慕明愫的深切體會。
傅文鈺并不知道遠在江州的慕明愫通過話本深入認識了自己,不過即便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因為他的確是那樣的一個人。
去江州的時間確定在了下個月,所以傅文鈺先去溫泉山莊那邊住了幾天,解決一些管事們無法處理的問題,順便查了一下賬。
在他們離開的三個月里,溫泉山莊這邊又賺了一些錢。
不過因為天氣越來越熱的關系,來的客人變少了,但這也在傅文鈺的預料之中。所以確認了沒有什么問題后,他又回到了柳州城。
然后張掌柜找上門來了。
“文鈺,你最近要寫話本嗎”
他有些為難地道“肖先生那邊托人來問我,說柳州小報將之前積攢的一些話本都印完了,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他想讓你寫一篇。”
“柳州小報青黃不接”傅文鈺聽到這話,頓時有一種愕然的感覺,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柳州小報的情況是越來越好的,怎么會青黃不接呢
張掌柜解釋起來,“是這樣的”
原來自從柳州小報改版,話本從三篇變作七篇之后,的確是出現了一個井噴的階段。不單單是柳州,就是江州、安州等地也有人將自己的話本寄過來,希望刊登在柳州小報上一舉成名,最好的時候他們還收到過京城人寫的話本。
也是在那段時間,出現了楊書生那樣的人。
后來肖先生從外地回來,通過雷霆手段使得柳州小報煥然一新,不但人換了許多,各種文章、話本等也審核得比以前嚴格了。
好處當然是讀者越來越滿意,但壞處就是能入眼的話本篇數變少。并且隨著京城小報的興起,以及江州小報、安州小報等競爭對手的出現,那些話本作者們多了其他選擇,也不再一股腦兒地往柳州小報投稿了。
更何況話本作者的靈感是會暫停,甚至是枯竭的,所以就會出現斷更,或者寫完一本后會休息幾個月,甚至是一年半載不動筆的情況。
結果就是現在這樣了。
正在連載的某個話本作者壓力太大,哭喪著臉說“我寫不出來”,而柳州小報那邊又沒有事先預備的稿子,眼看著就要開天窗了。
這個時候肖先生便想起了傅文鈺。
聽完了這番前因后果,傅文鈺恍然,“所以現在是柳州小報那邊,希望我能夠在這兩天內寫一篇話本出來應急”
張掌柜點頭,“不錯,那位肖先生的確是這個意思。”
“我想著文鈺你最近幾個月的確未曾動筆,便過來問一問。那位肖先生允諾你愿意幫忙的話,以后你想什么時候登新話本都可以。”
“如何”
傅文鈺想了想問道“什么話本都可以嗎”
張掌柜道“什么都可以,只要不是騙術集這種便可。畢竟那位肖先生的意思,是希望你的話本能多印一陣子,解燃眉之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