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陳守義翻閱著報紙。
“十二中旬,以我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一路勢如破足,已收復大半炎州區域,數億人類,從蠻神的控制中解救出來……”
“大夏國電科385所研制的氣球雷達成功實驗成功,據悉氣球高空雷達是用高空氣球承載的雷達,與地面雷達相比,它能夠對空中目標實施超地平線探測,并能準確地測量目標坐標,對目標進行跟蹤,將地面和海上發射的導彈導向這些目標。”
“15月14日,人類第一臺突破億次的計算機,在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率先誕生,這臺計算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信息化時代,重新來臨。”
這三年來,陳守義每次翻閱報紙他都能無比清晰的感受到,什么叫做科技日新月異,甚至這種進步速度還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不僅是因為這些科技本來人類已經擁有,如今只是重走一遍,同樣也是神髓的作用。
據他所知,大部分神髓流入的不是軍隊和民間武者,而是科研隊伍。
畢竟人類能成為地球食物鏈頂端,從來不是武力稱雄于世,而是智慧。
很多行業中,個人的勤奮可以彌補天分的不足,在科研領域卻行不通。大部分科研工作者,畢其一生,也只是碌碌無為,成為一名科研界禿發的民工。
一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和大科學家的差距,比小學生和大學生的差距還大。
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邁入二十世紀后,人類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學科的分支也變得越來越細,像以前動則橫跨數個領域的通才,如今已經絕跡。
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在各自專業分支領域中打轉,跨領域的科研人員已經寥寥無幾,這并非為了更加專業化,而是精力不夠,知識太多,根本學不過來。
而神髓的出現,讓天分變得不再重要,再庸碌的科研人員,也有機會成為超級科學家,或者擁有超級科學家的潛力。
而這種數量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群,數千上萬。
陳守義飛快翻完,把報紙扔到垃圾桶里,嘆了口氣。
距離擊退閃電之神事件,已經三個多月,這三個多月無疑是人類寶貴的平靜發展期。
只是哪怕異變前全盛期的人類,面對閃電之神,依然力有未逮,更不用說整體實力不止弱了數倍的現在了。
而他現在實力也一直處于停滯期。
自擊殺火焰之神后,足足半個月時間,除了感知和意志增長了0.1點外,其他的都毫無寸進。
唯一讓他安慰的是。
他的信仰值一直在緩緩增長。
比起半月前的每天大約有五百點收獲,如今都有六百點了,增長了將近一百點,基本都來自原火焰之神的信徒。
但這數量比他預期的要少得多。
三百多萬蠻人信徒,不、如今恐怕只有兩百多萬了。
當初他只有六萬信徒的時候,他每天增長的信仰值都有二十點,如今數量四十倍與此信仰才增長了五倍,就可以看出,這些蠻人對他信仰程度之弱,基本都是淺信徒,甚至無信徒。
至于虔誠的一個都沒。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想想也是。
享受過信仰真神的待遇,再回到如今一無所有,能不痛恨他就不錯,之所以還有信仰,主要還是因為他足夠強大,同樣也是塔姆世界環境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