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主今年十歲,她和底下的弟弟妹妹們看不懂賬本,可以理解。但顧棋也答不出,就讓顧朗有點惱火。
作為顧棋的對照組,顧琴可是將賬目貓膩看得清清楚楚,連掌柜可能將財產藏匿到哪里、去何處搜查取證都考慮到了。
三公主、四公主的作答雖然沒那么完整,但對賬本也有基本分辨能力。
“不能再讓公主留在生母身邊了。”顧朗皺眉道,“得像皇子一樣,滿六歲就搬到另一處宮殿,由宮中負責教養。”
他在皇宮地圖中找出一處宮室,正好在明義殿附近。
此殿原名還周殿,顧朗給它改了名,以后就叫明理殿,用來當公主們的集體宿舍。
正好,這兩個地方都挨著清暉殿。顧朗畫了個圈,這里以后就是清暉學區。
再有教育相關的配套設施,也在這個圈內建。
詩怡再看附加題,這道題不計入總分,不影響排名,但直接關聯著顧朗對每個孩子的印象。
因此,沒有人對它輕視不做,反而因為它的特殊性,讓考生更加重視。
答案五花八門,寫什么的都有。有人老老實實按個數分,先排除了自己,再排除顧瑛,理由是“他年紀還小,不能吃桃子”。
還有人有點小聰明,寫的是“誰來分都有私心,不如請阿爹裁決”,將皮球踢給了顧朗。
“太滑頭了。”顧朗看了眼這人是誰,“六皇子顧珦,有點小聰明,但難當大任。”
詩怡瞄了眼序齒表,心想阿爹還真是很嚴格。
顧珦今年才七歲,是年齡最小的考生誒。
她指著四公主的答卷道“我和四姐姐倒是心有靈犀,她寫的也是做成桃汁。”
“大姐姐的回答也差不多,果肉打成泥再做成點心。”
至于儲位的兩個有力競爭者,顧琮和顧璋,附加題的表現也不算差。
顧琮寫的是,他會想辦法再搞兩個桃子過來。如果搞不到,那他會把桃子扔掉,大家都不要吃了,不能因為桃子而影響了他們的兄弟姐妹情。
而顧璋的回答是,將桃子作為獎勵,就按本次考試的排名來分配。
既然注定分配不均,那就直接別均了,誰有本事誰吃桃。
當然,他還寫了一條備注,主考官操持考務辛苦,應該先給詩怡分五個。
顧朗沒有發表評價,但詩怡知道,他更滿意顧璋的回答。
題目是分桃,但他們將來要分的,可不僅僅是桃子。
讓詩怡沒想到的是,四皇子顧琳的附加題是這樣答的。
十一個公主每人分一個,剩下的八個桃子,每個切成五片,共四十片,十位皇子每人分四片。
詩怡懊惱“沒算好數量,竟然讓人用數學方法解出來。早知道就設定十八個了”
對,就該設定十八個,那他們連顧瑛還小的理由都不夠湊數了。
顧朗倒覺得無所謂“只是看他們的思維方式罷了,問題不大。”
事已至此,詩怡也只好將經驗教訓記下,爭取下次出一道更難更能篩選出優秀考生的題目。
顧朗已經算出了總分和排名,本次考試的頭名是三皇子顧璋。
詩怡去收拾桌案,發現還有一摞是她收上來的草稿紙。
她當時純粹是想到了高考時的慣例,就順便讓金吾衛一起收了。
詩怡隨意翻閱幾下草稿紙,其實和考生們答卷上的內容差不多,只是他們為了卷面整潔,會先在這里寫,再謄抄一遍。
在快速翻過的紙張中,詩怡發現了什么,又翻回那一張。
這張草稿紙上,寫著對酒樓轉變經營方向的建議,說掌柜不知變通,既然夏天暖鍋子生意不好,那就改做冰碗啊。
咦詩怡看過所有答題紙,她沒有看過這個回答。
這才是能拿到20分的答案,只寫出珠寶店的問題,頂天了也就是15分。
看字跡,這張草稿紙的主人應該是三公主顧書。
詩怡找出了她的所有草稿,和答題紙一對照,發現她正式交上來的是簡化出錯版。
還能這樣詩怡干脆以她草稿上的作答來計分,最后她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
顧書,才是這場考試真正的第一名。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