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林濤和杜同山就開始聊驗證的事情了。
“我認識一個蓄電池廠的人。”杜同山說道:“做廠長的,前面我把工人遣散后,來了客戶,我都介紹給他了。其實你來,我也是準備介紹給他的。在這里,我可以把電機加工出來,在他那里,咱們可以搞聯運測試。其實你的蓄電池都可以從他那里買。他也給幾個電動車廠供應電池的,36V和48V的都有。”
林濤點頭。
只要測試就行。
看時間差不多該吃飯了,林濤對杜同山說道:“走,先吃飯。吃過飯才有力氣測試。”
杜同山也站了起來,一邊鎖門一邊不好意思的說道:“實在是現在兜里沒多少錢,就請你吃簡單一些吧,等測試成功,再請你吃大餐!”
林濤急忙說道:“這一頓我請!咱們別講究這個。既然準備合作了,自然是誰有錢誰付賬。吃飯咱們別講究,快點吃完,還要測試呢。”
林濤的這個時間觀念深得杜同山的認同,兩個人一起就在附近的小館子里要了兩碗米飯,點了兩個家常菜,快速吃完,杜同山立刻就要起身付賬,林濤拉著他,兩個人還爭了好一會兒,那老板才收了林濤的錢——林濤看得出來,老板認識杜同山,恐怕也知道這位目前錢緊。
回來的路上,杜同山一路上都在嘟囔失禮了之類的話,讓林濤看出了杜同山身上的另外一點: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人。至少是在非常傳統的家庭里生長出來的,對于傳統的禮節是非常看得的。輕易不會失信于人。
是個好打交道,也是值得打交道的人。
后面的事情,果然驗證了這一點。
兩個人也沒休息,杜同山帶著林濤去了工間,打開設備,他拿出幾個電機半成品來,現場開始加工。
果然不愧是哈工大出來的,理論和動手能力都好強!
電機的加工是個細活,至少在杜同山這里。這個時候,充分體現出了一個理工科大學生的耐性。他一點兒也不急,有條不紊的一步步進行著。而那些步驟應該都記在腦子里了。
花了大約一個多小時,杜同山把一個半成品電機做好,又拿出一個控制器一樣的東西來,一邊連接一邊對林濤說道:“這個控制器是專門控制無刷電機的。這些都是電動車能用得上的。”
林濤徹底不懂,只有點頭。
搞好后,杜同山帶著林濤要擠公交去那個蓄電池廠,不過林濤拒絕了,直接打的。這時候,時間是好幾倍的金錢啊!
到了蓄電池廠,找到了廠長,林濤這才明白杜同山的小廠里明明的蓄電池,為什么他不在那邊測試了。
這里不光有蓄電池,還有半成品的電動車!
只要把蓄電池、電機和控制器裝好,就能夠當半個電動車來用了。
這種測試更直觀了。
杜同山不愧是動手專家,不需要林濤和那個姓魏的廠長派來的技術人員幫忙,直接就把電機、控制器裝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