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給聶曉華制定了基本的檢查章程,然后聶曉華和兩個員工就趕著去檢查了。
大半個月下來,檢查組反饋回來的情況非常的不理想。四十一家分店,近三百導購,有近一半的只能記下來大概一半到三分之二的產品數據,剩下的雖然基本上能記下來,但漏項、記錯、或者A的數據弄到B產品上,基本上都存在。
用聶曉華的話說,情況真是“觸目驚心”啊!
不過當她把情況告訴了林濤的時候,林濤罕見的并沒有發火,只是讓她盡快回來,因為在總店的培訓,就要開始了。
其實林濤很早就已經清楚這一情況了。聶曉華下去檢查的第二天,就已經有分店的店長直接給林濤打電話,一來探探口風,二來也是半真半假的報怨,這檢查太突然,沒有提前通知,準備不充分,檢查情況不理想,不是最佳狀態等。
林濤都是等這些店長說完之后,直接問了一句:“顧客會等你們到最佳狀態才來買東西嗎?還是你們往往都調整到最佳狀態才會開門營業?這樣的檢查會經常搞,你們就做好準備吧!按檢查組說的,好好把導購培養好,把服務質量提起來,不然,年底的年會,有你們的好看!”
對于這樣的檢查結果,林濤也是有思想準備的。雖然導購們上崗前都是培訓過的。但那數百的產品,靠一時的死記硬背背下來,后面用的時候可能只能用到幾十種,那么剩下的可能就會忘記掉。
但林濤卻并不希望這樣。他希望自己的超市里的導購都是求知欲很強的,不能光死記硬背,要理解。不然的話,就算到時能給農戶提建議,也不過干巴巴的幾條,實用性不強。
現在林濤的危機感,比分店的那些店長、店員要強的多,他知道,農資超市占了先手,搶占了市場這沒錯,但實際上如果真有競爭者,別人完全可以復制他的營銷手段,再加以創新,到時一樣會吸引農戶。
那么,自己的農資超市該怎么辦?
兩世為人,早就有人告訴了答案:那就保持一直超越其他人。
因此在進行輪訓的時候,林濤直接通知各分店店長,各店所有員工,如果能夠提供實用的提高超市營業額和知名度的建議意見,重獎!
這一點倒是把大家的積極性給調動了起來,至少半個月時間里,上交上來的各種建議數百條。
不過能用的,真的不多。
對于能用的,林濤兌現了獎勵,還真的刺激了大家的積極性。
這天,林濤正在農資超市后面的辦公室里看分店上交來的建議,超市門口來了一輛奧迪車。
車子停穩后,下來一個年輕壯碩的年輕小伙子,和一個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顯然是為首的,他下車后,抬頭看了看農資超市的大牌子,然后四下打量了一下,微微點點頭,就往里走了進去。
農資超市雖然開了大半年了,但醒目的標志,整潔的店面,每天打掃的干干凈凈的前街,還有畫好的停車位,都彰顯著這家店的與眾不同。
中年男人走進店里后,正在監督著導購進行培訓的聶曉華第一時間走了過來,立定,微微一鞠躬,兩手交疊放在身前,柔聲問道:“請問這位客人,有什么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