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正低聲聊天的內地人看到了林濤他們,林濤他們也在觀察著這些同行(競爭者)。
熱西提老人倒沒在意那些內地人,其實和林濤聊的不少,他挺喜歡這個小伙子大學生,說如果不是老伴去了鄉下,他還準備請三個人吃一頓正經的南疆拉條子呢!
“我的面拉的好的很!”熱西提老人自夸,聲音很大。
三個內地人停住了腳步,不再說話,他們看得出來,林濤他們三個人也是買苗子的,不過顯然,和老板的關系很好。
謝絕了老人的好意,林濤示意了一下,那邊有客人來了,熱西提老人才有些不舍的揮了揮手,和林濤他們道別,這時候那三個人中一個人走向老人,用帶著方言的普通話表明了來意。
而林濤則走向了另外兩人。
一個三十三四歲的中年人臉上帶著不太熟練的“笑容”看著林濤,主動說道:“朋友,也是來買棗苗子的嗎?聽說這里的棗樹苗子不錯,來,抽一根?”
林濤擺了擺手,笑著說道:“不會——你們也是買棗苗?是不是已經把地包上了?”
兩邊的人就開始聊了起來,那兩個人用略有些味兒的普通話,套著林濤他們的話,林濤則直白的問著他們的承包地計劃。
盧鵬一聽他們也是內地的農民,只是知道紅棗貴,同鄉有做這一行賺錢的,所以才過來,笑著自承是北疆的,和他們沒有競爭關系。
“你們那邊的天氣冷,不是種不了紅棗嗎?”另外一個內地人疑惑的問道。
盧鵬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我們攻克了這方面的技術,簡單的說,就是給每株棗苗過冬的時候穿上特制的外套,可以保暖,等冬天一過就脫掉,保活!”
看著平時一本正經的盧鵬在這里睜著眼睛說瞎話,林濤忍不住想笑,他拍了盧鵬一把,笑著對那個人解釋道:“別聽他胡說。我們自有我們的辦法。對了,你們的紅棗種出來,打算怎么處理?”
“賣啊!”另外那個人年輕,大約二十五六歲,看得出來是直性子,應該也沒什么見識,就那么直接回答:“不是有人專門收的嗎?等人收就是了。”
林濤無語了。又是聽說啊!
那個和熱西提老人說話的人拐回來,看著林濤三人,眼睛里充滿了警惕,林濤便對他們說道:“我叫林濤,你們明年紅棗收了,如果賣不掉,到北疆,找一個叫林濤的人,我要!”說完沖熱西提揮了揮手,道了聲再見,就準備離開。
熱西提老人還生怕林濤誤會,大聲說道:“小林,你要的那兩塊地里的苗子,我給你留下,明年等你們過來再挖!”
熱西提老人的熱心給三個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直到走出苗圃很久,盧鵬還在說著老人。
“就說嘛,都是咱們西疆人,怎么可能不照顧呢?我還覺得他和咱們村里原來的那個卡德爾很像呢!都是嘮叨的嘴,但都是好心人。”
卡德爾林濤還是很熟悉的。自小,就經常在這位維族老大爺家院子里玩。不說別的,就種果樹這一項,沒有人能夠比得過這位老人——或者當時說,其實不算是老人。當時卡德兒應該只有三十多歲,和林國棟差不多年紀,而且和林家關系非常不錯。
就是嘴有些嘮叨,小時候感覺很煩,現在卻是莫名的親切。
只是在林濤上初中的時候,卡德爾就跟著當時從南疆過來的弟弟去了南方販賣葡萄干掙錢去了,一去后,再沒了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