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明顯不信。林濤卻知道,這是真的。
以后,不僅是城里人,包括村里的人,想吃殺豬菜也不容易了。畢竟到了一七年一八年的時候,村子里養豬的少太多了。就那么幾戶。倒不是養不起,而是沒人種玉米了。那年頭,都種成了經濟作物,玉米價格起不來,不值錢,也就沒人種了。養個豬還得去外地買玉米,附近十里八鄉種的都少,于是養的就少了。
但林家年年養——為的就是到時,兩個兒子家里能吃上自己家養的豬肉——綠色食品的概念在這個時候已經在城鄉普及開了。外面宣傳的再好,有家里養的好?
不為倆兒子,還要考慮孫子的身體呢!
林濤還記得,后世即使春節回不了家過年,但每當殺年豬的時候,林國棟和李玉梅就會跟他和林海商量,什么時候都有空了,家里殺年豬,叫人,這樣以來,家里才會真正的團圓一次。
林國棟走了進來,看著地上的箱子,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問道:“是那兩個人帶過來的?這么重的禮?小濤,是不是他們求你什么了?會不會為難?”
林濤心頭觸動,俗話說最關心自己的,總是自己的父母,這話沒錯。
他急忙搖頭,又把話給林國棟解釋了一下。
這道理說得通。
今天給林國棟敬酒最多的就是合作社的那幫年輕人。理由只有一個,林濤帶他們掙錢了。
林濤能在價格最合適的時候把棉花賣出去,讓大家沒虧,相對比村子里大多數棉花現在都沒賣干凈的人家,合作社的人的敬意由來也就足夠了。
“既然是這樣,那收著吧。有合適的時候,回個差不多的禮就成。”林國棟定了調,然后說道:“好了,都別收拾了,休息吧!今天都喝了不少……肉都帶走了吧?”
有些關系不錯的鄰居家里沒養豬,開口要買豬肉,李玉梅聽林國棟這么說,回應道:“都給了,沒收錢。咱們家也不缺這個……以前小濤上學的時候,別人也沒少幫忙。”
林國棟擺了擺手說道:“后面有人送錢過來,就收下。有不送的也就罷了。村子里的人誰都要面子,這個錢不多,不算啥,別給人落面子。好了,我去給爐子里壓點煤,都休息吧!”
熱鬧的場景慢慢歸于平靜,但這一天過的的確充實。
躺在床上,林濤想了想,給陸無雙發了條長短信,說了一下今天的熱鬧勁兒,隨后把手機丟在了一邊,沉沉睡了過去。
陸無雙看著手機上跟作文一樣的長短信,咬了咬牙,輕聲說道:“林濤,你這個大壞蛋!你是誠心饞我是吧?等我過去,要你好看!”
說完,迅速的回了一條短信。
林濤的床上,手機嗡嗡的響了幾聲,林濤只是略微的動了動,繼續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