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會特殊對待。
接下來十幾天,陸陸續續來了差不多三十老兵,技術兵十二個,剩下的都是普通的老兵。
至少三年以上的兵齡,或者說,除了一個三年兵外,其他的都是五年以上兵齡。
年紀最大的是一個技術兵,三十三歲。
這一幫血氣方剛的小伙子,讓林濤非常的滿意。
人接到后,林濤也不是沒有準備。他先請了一個翻譯進行了短期的培訓。主要是日常用語。
哈薩克斯坦和華夏的官方語言是俄語,所以要說的是簡單的俄語對話。就最簡單的句子。
然后就是一些民族禁忌。
其實在蘇聯時期,那邊沒什么民族禁忌。不過當成為哈薩克斯坦后,有些民族禁忌又回來了。這個肯定是要注意的。
部隊上的老兵雖然有些油了些,但有一點兒好處。紀律性非常的強。既然準備干這一行了,雖然語言能力不說多強,但每天這么背著,一些普通對話很快就生硬的記下了。
接下來是一些常識。在國外的事情。
華夏的習慣,在外不惹事。
但這并不是林濤的初衷。
在有些地方,不惹事是一方面,不怕事也是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國家,或者所,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對于外國人,都不可能像華夏人這么熱情。他們如果看你和善,普通人倒沒什么,但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欺負你的概率遠大于幫助你的概率。
所以,林濤要讓這幫老兵們知道,出門在外,不要惹事,但也不要怕事。比如不要夜間單獨出門,服從紀律,有事及時上報,記住大使館的電話等等。
體能還必須要跟上。打架不打架的另說,真要遇到事情了,至少能跑,不是嗎?
很快,林濤招來的其他人也到了。
這也是技術人員。和老兵不同,這批技術人員不多,就幾個。但比較特殊。老的老小的小,還有女人。
這些都是從地質勘探隊里聘來的勘探人員。
既然準備去拿礦了,怎么說也得看看礦的成色,不是嗎?
這些人倒是不用培訓,不過他們既然來了。林濤就先把那些老兵的事情交給其他人,他先組織這些人開了個會。
畢竟剛過完年,還算是冰天雪地的,就把這些人拉過來干活,心底里過意不去。
這群人中年紀最大的近六十了,看林濤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笑著說道:“林總,不用這樣。事情我們清楚,這事是好事。咱們疆內也有鉻礦,但咱們國家缺啊!所以這事我們都是樂意的。只要能確定是鉻礦,是大礦,我們就是多跑兩趟,也值!你也不用這樣,再說了,你不也給我們付了出國津貼和補貼了嘛!所以,說一說具體的情況,咱們不講虛的!”
這么實在的態度,林濤沒話說,只好在心底里決定,一定要把后勤保障搞好,至少不能讓老人家過去后在保障方面受太多的罪。隨后,他就開始介紹起情況來了。
具體的情況,他也是二傳手,從哈巴羅夫那里知道的。具體的,還要到地方才能看到。
然后,就是準備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