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劉比利自己也清楚,紅葉基金的名頭大,但名氣并不是他吹的那么好。畢竟逼良為娼的事情干過的也不一件兩件,此時劉比利只能寄希望于,林濤年輕,現在的信息流通不發達,他并不清楚紅葉基金最擅長的是什么。
然而,事實讓他失望了。
林濤雖然年輕,但最不缺的就是信息。
兩世為人,林濤雖然主攻農業,但后世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什么的,給人的信息那是撲天蓋地的感覺。
而網上,特別是一些俠們對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本世紀初的一些事情,關于國企改革的一些事情傳的不少。關于外資怎么吞并國有資產的,那些良心被一些犬科動物給吃掉的家伙們是如何轉移資產的,說的很清楚。
在這個時候,還被很多國人敬畏的世界十大風險基金之一的紅葉基金,在后世的華夏,可以說是臭名昭著。
他們特別擅長的是入股、購買他們認為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然后剝離不良資產,把優良資產打包上市,拉高股價,然后賣股走人。
這一系列的操作過程中,紅葉基金投入非常的少,或者說盡可能的少,但每次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當然,這收益巨大的后面,是那些優良的國有資產被分割的亂七八糟,然后最后落得個垃圾股的下場。
但是,誰管呢?賣資產的人拿了錢,主導此事的人得了政績,紅葉基金發了財,最后,為此事買單的,是企業原本的職工,和那些股民們。
劉比利并不知道林濤知道的恐怕不比他少,此刻腦子飛速轉動,然后巧舌如簧的說道:“我們入股貴公司,你林總可以拿到一大筆錢,然后這錢可以投資繼續開廠子啊!我們評估過的,目前你們的路豐電動車生產出售,最大的成本應該是運輸成本了吧?畢竟廠子在西疆,往全國銷售,這運輸成本非常的高。你完全可以拿著這筆錢,在國內其他地方開幾家分廠,這樣的話,運輸成本下降,公司的發展卻不受影響,影響力還能輻射到全國其他地方去,多好!”
林濤冷笑著說道:“然后呢?然后你們就可以擴大宣傳,然后運作著把興農集團上市,然后抬高股價,等到合適的時機把股票一賣,拿錢走人,最后留下一個爛攤子給我?你們想的倒是美啊!”
劉比利目瞪口呆的看著林濤,心里卻在意外并震驚著:這位年紀輕輕,怎么對于金融的操作這么的熟練?
林濤冷冷的說道:“不用想那么多,你們這一套,我早就看穿了!所以,收起你那一套吧!紅葉基金的名頭嚇不倒我,你們那一套我也根本看不上眼,所以,走吧!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