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靈早就清楚,淡淡的說道:“有錢能使鬼推磨,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有些人,特別是管理層的人,還就認外面的人……”
林濤擺了擺手說道:“只要咱們保持自己的發展理念,不貪他那個錢,他就沒轍。不過這個劉比利說的沒錯,咱們現在的確需要建設分廠了。朝陽,現在電動三輪車的成本是不是提高了?”
羅朝陽點點頭說道:“如果還是在疆內的話基本上沒什么變動。那個廣告一出來,疆外的訂單多了,咱們往外發貨,價格就得便宜一些,不然光運貨對方就受不了。現在省外的一些電動三輪車廠也出現了,品牌不少,不過競爭力目前還沒咱們這么大……”
林濤點點頭,說道:“所以,咱們需要在省外建分廠了。我的計劃是華北一個,華南一個,西南一個。這樣建起來后,咱們可以直接在那邊生產電動三輪車,既省了原料的運費,也省了整車外出的運費。”
羅朝陽點頭贊同:“的確是這樣。再者,目前總廠的生產加工能力已經到瓶頸了,外面的供應相對比較困難,建分廠的話,也能緩解一下我們的壓力。”
這事就這么定下來了,林濤對張雪靈說道:“人事方面,你和朝陽商量一下,廠子里的管理層如果有愿意去開分廠的話,大力支持,如果不行,就得考察外面的情況,確定分廠地點后,當地招聘。當然,要把去外地建廠需要考慮的事情想細致了,免得到時出了多的意外,解決起來麻煩。”
張雪靈點點頭,說道:“這邊的廠子管理制度已經基本成熟,分廠的管理在大的框架方面可以照搬。生產技術方面沒什么問題,設備那邊也有老關系,調整好的。咱們無論去哪里建分廠,都是千萬級以上的投資,而且不是污染企業,當地肯定歡迎,這事不難。”
道理大家一想就明白,張雪靈這么一說,林濤和羅朝陽也就不再多說,這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張雪靈見林濤不再多說,想到了一件事情,說道:“林總,分廠的事情我會盯著,但有件事情,需要你來做決定了。”
林濤抬頭看著張雪靈,等著她下面的內容。
“目前全國有不少的食品廠,和一些大企業,希望能夠從咱們這里進一批綠色有機食品。”張雪靈拿出一個文件夾來,說道:“量雖然都不大,但這些企業,大都是國內數得著的大企業,影響力很大,所以……”
林濤明白了。
這就是去一趟京城的后遺癥了。
不過好在這件事情也是林濤早就在計劃之中的,他想了想,說道:“先回復這些企業,就說今年的新產品快要下來了,如果他們等得及的話,等新產品下來,咱們給他們發貨。如果他們等不及,那么咱們再去采購一批,換包裝,先應個急。”
張雪靈記下了林濤的話,準備回去分類回復。羅朝陽好奇的問道:“多少家企業?一共要多少?多大的企業啊?”
“兩桶油、電信、幾大鋼鐵廠,”張雪靈看了看文件夾,說道:“合起來大約需要幾千噸的面、油,不過他們需要精加工和精致包裝,說咱們原來的包裝太簡陋了!”
林濤笑著說道:“這應該是做禮品的了。這沒問題,只要他們要,那咱們就能提供。這事交給我了!”
后世林濤就很清楚,昭蘇那邊的糧油質量高,但價值方面卻被低估了。這一世有機會的話,能把這些好東西推出去,他自然是非常樂意做的。
走精品路線,也是客觀條件所制,不然的話,也輪不到他來做了。
事情吩咐完,羅朝陽和張雪靈離開,林濤就摸著下巴,琢磨著怎么開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