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離開后,羅林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抓起電話,摸起來,撥了一個號碼,等對方接通后,羅林說道:“老許,給你看個東西。”
“老羅,你怎么有空給我發東西了?這是準備回來了?”對方沒接他這個茬,反倒對于他這個電話很是意外。
許平是央視法制欄目的編導之一,不負責主持,但有著相應推薦的權利。按說法制和農業不搭,羅林和許平是私下里交情不錯,不過羅林遠在西疆,兩個人基本上也就一年聯系那么幾次,如果不是因為同期進入央視,又是校友,恐怕早就斷了聯系。
“沒。暫時還回不去。”羅林直言說道:“我盯著的那個項目目前還沒完。不過眼下有個比較新的題材,我給你傳真發過去,你看感興趣不感興趣。這個題材內容什么的都有人準備,只需要你們主持大面上的東西,當然你先看看,如果感興趣了,具體的咱們再協商。”
“好,等我看完回你。”許平也知道羅林既然先說工作,那么這個題材應該有可取之處,就掛了電話,專等傳真。
很快,傳真就傳了過來,許平戴上眼鏡,拿起那張紙,仔細看了起來。
盡管感覺上很重視,其實許平并不覺得這個題材會有什么作用。畢竟西疆那邊人少事少,真要說新聞,還真不一定輪得上——大家都很清楚,那邊的新聞人,很多思維都很傳統,還侈在十年前的那種新聞面上,不太跟得上時代,放在當下,不一定得用。
然而,只是掃了一眼,許平一下子就看了進去,雖然熱敏紙剛傳過來還有點燙,對那點小影響,已經顧不上了。
方案寫的很粗,甚至都不符合規范,但內容卻很新,而且很貼近實際,包括數據什么的都羅出來了,甚至把他們要做節目需要的實驗試例內容、類型都寫了出來,這些還有具體的實驗地點、什么公司負責,時間如何控制等等。
如果不考慮專業性,那么可以說這內容完全就是為某一檔節目量身打造的。
《今日說法》!
“小于,幫我把前些天從公安部門轉過來的關于非機動車車禍的那沓材料給我拿過來!”
被稱為小于的助理拿過來一沓資料,許平翻了翻,從中抽出一張紙來,認真的看了起來。
“寫這東西的人,還真是有先見之明啊!”順著兩份來自不同的地方,性質也完全不同的“材料”,許平不難得出同樣的結論:電動車在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增加著交通安全隱患——因為是非機動車,機動車的管理管不到它們,但因為比畜力車、自行車速度快,方便靈活,所以產生交通事情的風險就會大很多。
原本許平是想著搞一個大方向的,就是關于非機動車影響交通安全的,但看到林濤的這個方案,許平突然覺得,其實往細里劃分一些,專門講非機動車里的電動車,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題,畢竟現在內地電動車已經多了起來,所引發的事故和各種影響也都慢慢的顯現出來,現在搞這么一期節目,正好處在矛盾將發未發之時。
如果按一些人的想法,非要等到矛盾激化的時候才搞,那樣雖然效果會更大一些,但對于社會上的實質影響力,其實是弱化的。畢竟問題已經激化了,這時候再指出問題,無異于脫褲子放屁,事后諸葛亮。
這種事情,許平是不屑于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