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發是迪化縣興農農資超市的店長。他是典型的投機分子。當初迪化市里有興農農資超市的時候,他是一直在觀望著,當超市開遍了北疆,準備往南疆開的時候,他找到了張雪靈,以自己的農資商店為資本,想要加盟。
張雪靈對李大發倒是沒什么偏見,畢竟這個時候,能夠自己開一家農資商店,那在本地也算是有著不錯的人脈,有一定的銷售渠道的。
其實到了后來,興農農資超市已經不是全憑自己出資買樓、招聘人員、統一裝修,而是一部分這樣,一部分采取收購的形式完成。
李大發就屬于后一種。他在九十年代初期就開了家農資商店,有手腕、有渠道有關系,他的農資商店在迪化市里數不著,但在迪化縣里算是比較大的了。錢賺的不少,不過當興農農資超市大面積鋪開的時候,李大發就知道,自己發展的關鍵點到了。要么硬扛,這顯然是不容易,畢竟興農的規模對于他來說是巨無霸,根本抗衡不了。
那么就只有第二條路,加入進去。
所以李大發主動找到了張雪靈。張雪靈在考慮了李大發的農資商店后,提出了要求。
加盟是不可能的。興農農資超市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連鎖,為了保證農資超市經營的特殊性,所有的分店所有權必須歸公司所有。所以張雪靈給了李大發一個建議:由興農農資超市收購李大發的農資商店,然后改造成迪化縣分店,而李大發可以應聘農資超市的分店店長。
李大發同意了。
經過面試考核,張雪靈發現李大發雖然比較油滑,但能力不錯,對農資這方面也比較熟悉,對于興農的銷售方式也有所研究。這樣以來,當個店長是沒問題的。
李大發自然也樂意,農資商店賣出去,自家拿到一大筆錢不說,還能當個店長。他可是打聽過,興農農資超市的分店店長,每個月有高額的工資不說,獎金也是非常的豐厚,收入都快趕上他以上自己開店了。而且當店長擔的風險小,又靠上了一條大船,何樂而不為?
為了避免李大發把迪化縣的分店搞成自家的店,在分店開張后的幾個月里,張雪靈多次帶著聶曉華來這里檢查,發現李大發雖然城府深,但能力不小,經營方式也比較靈活,興農農資超市在本地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張雪靈也就放下了心,把檢查的權力下放到了聶曉華手里。
聶曉華最初檢查也沒發現大的問題,是最近才檢查出這些問題的。
在車里聽聶曉華把這些事情說明之后,林濤也想起了李大發這個人。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林濤對于農資超市過問不多,但也參加過一兩次的季會,對于新的店長還是有點印象的。
他記得李大發這個人,是個禿頂的中年人,肚子比較大,是典型的后世所說的“**分子”形象。小眼睛,看人時眼睛仿佛從來不會盯在一個地方停留超過兩秒,這種人城府比較深。
因此,林濤有印象。
車子到了迪化縣興農農資超市門口時,林濤發現,這里的人流量還不少。店面比較大,統一的裝修,和附近兩邊的店鋪相比,高端大氣不少,至少那牌子很醒目,門口的停車場也停了不少的汽車、拖拉機。
“走,進去看看!”既然來了,林濤也沒打算再低調,直接邁步走上前,聶曉華走在后面,而司機唐棟鎖好車門后立刻跟上。來的時候張雪靈就已經提醒過他了,他既當司機,也要充當保鏢,這責任可不小。
走進超市,林濤發現,這里的導購和總店導購穿著一樣的服裝,對待客戶也是非常的熱情,但和總店還是有著一些區別的。
只是聽了幾句話,林濤就聽出來,幾名導購有意無意的把兩個準備采購蔬菜種子的客戶引導著購買某品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