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比如說好不要什么東西,但過幾分鐘他們自己就忘了,突然很執著;又比如說得好好的出去玩自己走,但每次走了不到十分鐘就要人抱抱。
叢琦抱幾分鐘還好,時間稍微長一點她胳膊得酸幾天。
所以大多數時候,抱孩子的活兒是他的。
兩個人管兩個孩子時勉勉強強,叢琦一個人絕對看不住他倆。
況且,看家具實在不適合小孩兒參與,暨和北便主動把兩個小麻煩撈走了。
“好呀。”叢琦習慣性想抱他,謝謝他的貼心,邁出一步又想起懷里的筆記本,她腳又縮了回去。
而后抬起爪子,跟招財貓似的揮了揮“愛你喲,老公”
“我也愛你。”
這種話暨和北在結婚前其實不怎么說,他更喜歡用行動表明愛。
但叢琦很愛表達心情,表達時會用那雙漂亮的大眼睛熱情的看著對方,暗示她想要回應。這讓人不忍心讓她失望,于是他便嘗試著將“愛”說出來。
次數多了,漸漸地,表達愛似乎成了一種習慣。
而事實也證明,學會表達的確有利于家庭和諧。不僅夫妻關系和諧,孩子也有樣學樣,可愛活潑,自信大方。
暨和北說完,轉身下樓。
邊走邊道“趕緊來吃飯。”
“知道了。”
人一走,叢琦開始找地方藏筆記本。
她思考良久,還是不確定關機重啟后對方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聊天記錄,如果改企鵝密碼又好像太過刻意了。
叢琦對電腦委實不太懂,但總覺得暨和北有辦法看到自己的瀏覽記錄。
想了想不藏起來實在放心不了。
一想到他發現自己在干什么,叢琦腳趾已經開始瘋狂摳地。
可是藏抽屜衣帽間
叢琦在整個二樓繞來繞去好半天,最后心一橫,把電腦塞到衛生間的儲物間里了。
她相信
暨和北再聰明,也肯定想不到她會藏在這兒。
藏好可能毀滅自己形象的隱患,叢琦叉腰,得意的嘿嘿笑了幾聲,洗漱完才踢踢踏踏下樓了。
這時候,兩個孩子坐在特制嬰兒椅上,握著勺子吃肉糜蔬菜粥。
“媽媽懶懶”
老二頂著一頭蓬松的小卷毛,控訴叢琦太懶,起床太晚。老大表情嚴肅些,也在旁邊點頭,惜字如金“懶。”
他肉嘟嘟的臉頰隨著點頭一顫一顫,可愛得叢琦嗷嗷叫,當即給兩個小家伙愛的親親。
兩個孩子被親得嘎嘎笑,看得出來他們很喜歡被媽媽親。
就連先前還肅著臉的暨大寶同學眼睛也笑瞇瞇的,隱在桌下的小腳丫子開心得晃來晃去。
叢琦親完他們也沒忘記她的大寶貝。
走到男人身邊豪邁的抱住他肩膀,湊過去就是“ua”一聲。
暨和北想回親,她已經坐回自己的位置用餐了。
夾起排骨,在辣椒蝶里蘸一蘸,小眼神得意洋洋的“你嘴巴有油,不給親”
這話忒氣人。
“講理嗎,你哪次沒用油汪汪的嘴巴來親我”
“不講理。”
叢琦眼睛眨巴眨巴,咬了一口肉,邊吃邊斗嘴“愛你喲但我不講理。”
暨和北“”
真拿她沒辦法。
這是叢琦的早餐,卻是父子三人的午餐。
吃完飯叢琦領著兩個小家伙在院子里慢悠悠走了十多分鐘消食。阿姨收拾好他們的尿不濕,奶瓶、奶粉,磨牙餅干,還有常玩的小玩具。暨和北將大大的背包放在副駕,叢琦將孩子抱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