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試鏡也有大概快個月了,祝慈并沒有在拿到角色后就懈怠對形象的管理。
在增重到理想的體重后,祝慈依舊克制著口腹之欲,把重點放在了塑型訓練上。
拍懲戒者時,她的肌肉因為快速減肥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倒是陰差陽錯幫了她一把,讓她在訓練時更容易達到理想的時珠云的狀態。
現在的祝慈和那個火遍大江南北的開國女帝判若兩人。
鐘邈以武治國,可以御駕親征取敵將首級,她有一種狂悍的野性,身材高大健美,讓人只想臣服崇拜。
而時珠云,從小接受四書五經、從四德的教育,縱然她自己很反感這樣的思想,但這種家庭經歷是無法抹滅的,讓她由內而外地散發著書卷氣。
她豐肌秀骨,溫婉內斂,一舉一動都被規矩禮儀浸透,有一種獨屬于東方女性的神秘魅力。
所以祝慈必須讓自己的身材足夠緊實飽滿,才能在上鏡美觀的同時,又把那種厚重、堅韌的氣質完全展露給觀眾。
祝慈每周都會把自己的維度數據發給劇組,方便服裝師調整戲服尺寸。
因為整部戲中,光時珠云一個人的戲服有幾十套,從舊式襖裙到旗袍,再到西式正裝,不僅體現了人物的內心成長,還反映著時局的變化,非常重要,全部需要手工制作。
任何一點細節不對,放大在大銀幕上都是一種瑕疵。
在等待開機的過程中,除了祝慈,其他工作人員也在竭盡心力地為電影做著準備。
孫懷英不虧是大導之首,眼光毒辣,經驗豐富,要求非常嚴格,每次視察都能針對道具和布景的細微處提出言之有物的問題,
七十歲的老爺子,拉著眾人頭腦風暴的時候照樣通宵達旦,絕不搞特殊化。
滬商大概率會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意義重大,而且據孫懷英在一次開會中不經意的透露,這個故事他構思了快八年,從只有一個念頭發展到現在即將落地成為現實,他傾注了許多心血。
包括他一手拉起來的隊伍,也是一群合作過多次的老伙計。
他們參與了中國電影十年的發展歷程,在無數優秀影片中擔任過幕后的重要職位,大多數人并不單純將拍電影看做是一份工作,支撐他們走到這個地位的,還是理想與熱愛。
滬商也是他們退休前的最后一部歷史性大作,大家都是抱著將它送上神壇的想法在工作。
所以說,這部電影承載了太多人的期許,絕不能失敗。
來到上海影視城后,祝慈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開始忙碌地準備開機。
參加輪劇本圍讀會,探討由始至終該以什么表演方式展現角色;和導演、編劇嘗試再一次潤色臺詞,調整到最佳;把戲服一件件試過,摸清每一件衣服所代表的心境
久違的進組讓祝慈如魚得水,她是非常適合劇組生態的演員,在入住酒店之后就開始默默調整狀態,逐漸入戲。
每一次圍讀會,孫懷英都會驚喜地發現,祝慈整個人的氣質、樣貌越來越接近他反復構想的那個充滿生命力的時珠云。
他還戲稱祝慈是被角色“上身”了,對她的領悟能力極盡夸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