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的時候,她非常有定力。
那些理論知識其實是很高深枯燥的,跟上學者們的思維都不容易,其他工作人員都聽得抓耳撓腮,愁眉苦臉,祝慈竟然還能偶爾提出些明顯思考過的問題。
別人羨慕地問她是怎么做到的,祝慈只能舉了舉自己做過的筆記。
其實是因為系統課程中有相關的部分,她重啟了自習室,晚上回家會額外再學一會兒。
就這樣,在每天跟著劇組一起做前期籌備工作的過程中,祝慈心里言柒的形象也越發豐滿。
9月底,孫懷英那邊的工作人員告知了她一個消息廣電和文化部有意選送滬商代表今年的中國內地參選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聽到這個消息,祝慈百感交集。
近百年來,世界電影中心一直都是美國好萊塢,這也讓奧斯卡金像獎的國際影響力遠超歐洲三大電影節,在全世界都備受矚目。
可是歸根結底,奧斯卡還是美國的國內獎,基于眾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奧斯卡不可能將獎杯頒發給任何一部中國內地電影,很無奈,但這就是事實。
而文化部的態度也很耐人尋味,從二三十年前刻意挑選符合評委“口味”的電影,到近十年來不再迎合,而是選擇更具影響力、能體現中國電影發展水平的片子。
祝慈壓根就沒有把奧斯卡作為自己的終極奮斗目標,對她而言,滬商選送奧斯卡這個消息,更大的意義在于,官方認可她的電影可以代表國家走出國門。
這種更高意義的褒獎,無疑給了她源源不斷的動力。
祝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盡她最大的努力,改良行業生態,為中國電影在國際上取得話語權做出一點貢獻,滬商算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過了十幾天,廣電正式下文,營銷號趁勢聯動,滬商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直接被送上熱一。
廣場上,網友們都在熱烈討論。
“一點都不意外,這可是戛納獲獎的片子,論深度,今年沒有電影能比得上滬商吧。”
“害,可惜價值觀跟那些老白男嚴重不符,估計是拿不到提名的。”
“可惜什么,我們又不是在追求他們的賞識,這么多年了,誰還不知道誰啊,自信一點,滬商好不好不需要由他們評判。”
“美國人根本理解不了我們的含蓄美,他們只會覺得無趣。”
“就算拿到提名,咱們國家也不會去出那個公關費用的,這錢留著修路不好嗎。”
“說的也是,孫導那么大年紀了,滬商上映那段時間都沒怎么看他出來活動過,再大老遠跑到美國去喝酒,想想也不現實。”
“我倒是沒想那么多,就是為祝慈感到高興,其實靈氣復蘇那年也應該選送的,至今無人超越的票房,不知道為什么卻選了黎明之前,各方面都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