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極有可能成為壓死譚國的最后一根稻草。
商憫憐憫譚國。
可不幸的是她身在大燕軍中,要是大燕輸了,說不定她自己也會自身難保,因此她心態矛盾。
正思索間,遠處的天空竟又傳來鷹啼。
蘇歸眉心一動,伸出手臂,又一只蒼鷹落到了他身上。
展信,他神色間更添嚴肅。
“地處譚國與翟國夾縫的李國也與譚國開戰了,看來譚楨是想攻入李國后迂回作戰,繞開大燕兵力最強盛的地區,途徑李國直取宿陽。”蘇歸道。
李國aaaheiaaahei商憫回憶了一下,記起這也是大燕的狗腿子,只不過相比梁國并不強盛,大燕數度派出公主與李國和親,國君的身上流著的都是大燕姬氏的血。
這次攻譚李國響應熱烈,即便國小力弱,但還是借出了數萬兵馬和數千斤糧食。
參軍一時無言,aaadquo大將軍,這如何是好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若李國的大將軍不是庸碌之輩,就會知道守城是最好的辦法。”蘇歸望向天際,“譚國拖不起這場戰爭,贏的,必然是大燕。”
宿陽城內,長陽君府中。
商憫留下的陶俑小人搖晃著從書架上落地,蝕音靈燭已經點燃,長陽君坐在桌案前等著她。
“憫兒。”長陽君的臉上并無歡喜之意,只是看到商憫來了才勉強露出一個笑臉。
“姥姥,可是為了戰事憂心”商憫問后四下一看,“怎么不見姥爺了”
“柳懷信在主廳拜訪,他在招待。”長陽君一副不愿意多談的樣子。
“柳相為何前來”商憫一驚,忍不住皺眉。
受姥姥影響,她對這位大燕丞相的印象著實差勁,作為皇帝手下的頭號走狗,柳懷信干的壞事可不少。
比如攻譚這件事,如果是放在幾十年前的朝堂上,就算沒有群臣反對,起碼也會有一兩個忠貞之輩站出來提出相反的意見,而柳相登上高位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朝堂上下一聲”。
這句話,在攻譚之事上體現得格外明顯。
當日皇帝在朝堂上決意攻譚,柳懷信首先跳出來高呼陛下圣明。
在他之后,其余眾人也紛紛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只有少數文官和少數武官直挺挺地站著,他們不肯跪地高呼陛下圣明,但也不敢提出相反意見,而在大多數人都跪下之后,剩余的人也都稀稀拉拉地跪下了。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敢于反對攻譚。
這偌大的朝堂,已經宛如一灘死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