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所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這沒什么可說的了吧。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我們的歷史書上寫的很詳細,這可都是讓華夏民族走向大一統的重要措施。
更重要的是,在兩千多年前就讓大一統的理念深入人心。這也為日后努力一統六合的帝王們定了一個基調。
而不是像今天的歐洲,仍舊是小國林立,如同一盤散沙。
固然上世紀末他們有了這種意識,成立了歐盟,有了歐元,但是若想做到像華夏這樣的大一統,那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時也勢也,不可逆也。
再說回秦始皇。
秦始皇可不僅僅是做了上面這些事,他還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君主制和郡縣制,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清王朝滅亡。
清王朝兩千多年
朱元璋心中默算了一番,臉色再次沉了下來,吩咐道“去,把禮部尚書找來。”
這時間算著有些危險呀。
還有這個清王朝是什么東西
逆臣賊子嗎
另外,歐洲是什么幾百年后還是一盤散沙
要是不遠的話,老子倒想去看看,沒準就不散了。
此刻一起算賬的還有順治康熙等各位大清皇帝。
順治康熙等難道我大清三百年就要亡了
秦始皇從十三歲繼位到四十九歲去世,在位三十六年,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但是正是這位千古一帝,少年時心靈卻受到了百般摧殘,再慘不過。
秦始皇這一生,幾乎無一人可以信任,無任何親人能夠倚仗,從出生起,他的周圍就充滿了算計和陰謀,讓他不得不被迫成長。
他三歲時,父親嬴異人丟下他們母子一個人逃回秦國。
作為嬴異人的兒子,趙政繼承了父親質子的身份,也承載了趙國人所有的遷怒和怨恨。
適時,恰逢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之間,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斬首了四十五萬趙國俘虜。趙人恨秦人入骨,恨不得啖其肉喝其血,又怎么會對趙政母子好
而趙政的母親趙姬,并非是什么有大智慧的女子,只是一般傳統意義上的女人,有著普通女人的一切優缺點。
她對于夫君拋下自己獨自一人跑了,心中不可能不怨恨,再加上整日里提心吊膽,自然忽視了兒子。故而趙政從三歲以后,經常被人欺負,受盡白眼,甚至有時還會危及性命。
母親指望不上,即便有人暗中保護,也不能事事周全,在大部分時候,他只能靠自己。
但也正因為此,才會從小在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后來他統一六國滅趙時,親自帶兵攻入邯鄲,坑殺了他當時為質時欺負了他們母子的人和親屬,更是將六百石以上的士子殺了個干凈,人數足有上千名。于是他的殘暴之名也舉世皆知。
定會有人站在道德的立場上指責趙政的暴虐。可是,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天子一怒,流血漂櫓。
只能說,只有當事人才有資格原諒施暴的人。
普通百姓如此,帝王亦是如此。
試想,一個從小生活在陰謀詭計和仇恨中的孩子,長大以后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卻要用一生來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