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想要刺,刺不出去。想要拔,也拔不出劍來。他索性松了手,再次狠狠踹了楊廣一腳,而后大聲呼道“來人,把晉王給朕拿下。”
皇帝有令,羽林衛們一擁而上,立即將楊廣制住。楊廣現在渾身是血,眼睛里也全是血絲,看著楊堅依舊道“父王,兒臣就是不服,不服兒臣沒錯,兒臣就算死也要死個明白”
就在大殿中一片混亂的時候,天卷中的視頻早已播完了楊廣被縊死的畫面,轉到了楊廣初登基為帝,宣布自己的年號為“大業”時,意氣風發的鏡頭。雷小萌的聲音緩緩響起。
大業大業,從年號就能看出楊廣的野心。但是可惜,他的能力配不上他的野心。
很多人說,他在位時做的三件大事,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后人對他的評價不太公允。
首先修建隋朝大運河,讓后來的唐朝得以將政治和經濟中心分開,開鑿的水道得以讓全國的糧食貨物以低廉的成本運送全國,溝通南北,可謂是一件利于百年的大功勞。
但是,我想有一點大家都該明白,所謂的運河,都是人工修建的。隋煬帝并不是修建運河的第一人,只是將各朝各代修建的運河聯通起來而已。
而且,各朝各代都有修運河的工程,不是只有隋煬帝一個人才會修運河,他也并不是什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先行者。
隨著畫外音,視頻中插入了運河的地圖,不過是一紅一藍兩條。紅的那條從涿郡延伸出來,經過了洛陽后又拐到了杭州,而藍色的那條運河,幾乎是一條直線,直通杭州。
大家看到這兩條運河了嗎紅色的就是隋煬帝修的運河,藍色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修的運河。忽必烈這條運河修了十年,聯通了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和杭州的水路。
而隋煬帝修的這條,雖然同忽必烈的相同,但是那個時候大都一帶還叫涿郡,并未成為任何一個朝代的首都。
實際上后來這些運河統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字叫做中國大運河。隋煬帝修的這段叫做隋運河,而忽必烈修的這段叫做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是華夏歷朝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結成的,最早的修建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多年。
是經過一代代的擴充聯通才會形成現在的規模,是古代人民戰勝大自然的偉大工程,功勞怎么能只歸結到隋煬帝一個人身上呢
退一萬步講,大運河就算隋煬帝不修,只要需要,也會有后來人修建。
而在那么多已經修建了運河的國家和朝代中,卻只有隋煬帝修運河修得亡了國。
第二,修建東都洛陽。
東都洛陽是個好地方。在后來的李唐王朝,以及數個朝代,這里都是都城,可以說是極盡繁華。有人說這是承了隋煬帝的好,若是沒有隋煬帝,根本不會有東都洛陽的建立。
沒錯,東都洛陽的確是隋煬帝時建成的,但在這之前,隋文帝楊堅已經開始規劃了,但是考慮到耗資巨大,遲遲沒有大規模開工。
隋文帝時尚且不敢大規模動土,而隋煬帝修建的時候,他也已經開始著人修建運河了。他等于是一起進行著兩項巨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