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最樸實不過,若不是實在過不下去,誰會放著好好地日子不過,揭竿而起去當反賊
而且,這還只是農民起義,例如王世充、楊玄感、楊素、宇文化及這些世家子弟的反叛并未算在內,就連李淵都在大業十三年的五月份起兵造反了。
若是隋煬帝在我的面前,我真想當面問問他,是什么讓他這么“優秀”。
退一萬步講,但凡隋文帝傳位給一個資質平平、毫無建樹,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平庸兒子。大隋也不會三十八年而亡,中原大地也不會遍地烽火。
所以,就算沒有李淵的大唐,也會有王世充、楊玄感、宇文化及這些世家子弟終結大隋帝國吧
到時候,這天下姓李還是姓王還是姓宇文,于已經滅亡的大隋來說,又有什么區別呢
而且,也正是因為隋煬帝的,偏偏最不可能反的李淵,親手敲響了大隋帝國的喪鐘。
聽到這里,隋文帝再也承受不住,“噗”得一下噴出一口血來。
他無力地坐回座位,面色慘白,神色灰敗“我能殺李淵一個,又如何能殺得盡天下人”
“若沒有李淵,若沒有李淵”
若沒有李淵,大隋的江山恐怕仍舊保不住,只怕會更早的讓各路叛軍蠶食。
“陛下,陛下”獨孤伽羅見狀心焦不已,生怕楊堅落下心魔,連忙搖晃著他說道,“陛下別急,這些事還未發生,我們還有時間,還有時間呀”
“還有時間還有時間對,孤還有時間”
從那尸山血海的未來景象中清醒過來,楊堅的眼中有了些亮光,他先是坐直身子,然后平靜了下心情道“來人,速召李淵回長安述職。”
“陛下”獨孤伽羅擔憂地看向他。
楊堅輕輕拍了拍獨孤伽羅的手背“皇后放心,大隋之危并非李淵之過,我并非不講道理之人。”
楊堅的命令剛剛吩咐下去。
卻見天幕中鏡頭一轉。
隋煬帝被弒后,大隋出現了三個朝廷,分別在長安、洛陽和江都。
在長安,李淵立了楊廣的孫子。在洛陽,王世充也立了楊廣的另一個孫子。而在江都,宇文化及卻立了楊廣的侄子。
適時,楊廣長居江都,宗室子弟和妃嬪們大部分也都在江都。宇文化及之所以立了他的侄子,是因為宇文化及已經將江都的宗室子弟殺了個差不多了。
楊廣的兩個兒子,更是沒能逃過他的屠刀。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