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臨摹師,是壁畫藝術殿堂中頗為神秘的一族。
如果說起“臨摹師”的名聲,張大千無疑是壁畫臨摹者中最為顯赫的一位,他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曾經在敦煌莫高窟一共創作了276幅臨摹畫。
臨摹壁畫,主要就是為了盡可能定格壁畫的現狀。
曾經有一位敦煌壁畫臨摹大師曾經說過:“哪怕高清拍照技術再先進,也不如走進洞窟臨摹,照片是‘死’的,畫卻是‘活’的,臨摹者不僅要領會古代畫工的精髓,更要用心去創作,下筆才會富有生命力。”
當然,除了高清照片不夠“傳神”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數字化采集的圖像畢竟有偏差,壁畫的細節還是要用肉眼去觀察比對才更精確一些。
據傳聞,壁畫臨摹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有人臨摹三五年之后,作品仍然得不到單位的認可,最后只能被當作是廢品。
而這套標準被簡稱為“三查四檢”,最嚴苛的時候,要用卡尺去測量作品中人物臉的邊線到耳部的距離,“非常準確才算成功”。沒有先進的測量工具作為輔助,這樣嚴格的訓練,練就了壁畫臨摹師的“火眼金睛”。
也正是由于壁畫臨摹的嚴苛,一般情況下,年輕的壁畫臨摹師很少能夠單獨作業,這也是為什么向南看到小萱在臨摹壁畫時,那么驚訝的原因。
“向南,你來了。”
葛東河正回貼了一片起甲的壁畫,看到向南一臉驚詫的模樣后,他轉頭又看了看正專注于臨摹壁畫的小萱,頓時明白了過來。
他忍不住笑了起來,打趣道,“你這么驚訝干什么?難道就只能你是專家,小萱就不能是資深壁畫臨摹師了?”
“資深壁畫臨摹師?”向南一聽,更吃驚了,問道,“她學了多久了?”
“十來年了吧。”
葛東河心里默算了一下,笑道,“小萱的父母都在陜省博物館工作,她父親也是壁畫臨摹師,從十歲的時候開始,小萱就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學習壁畫臨摹了,她現在可是我這個團隊的寶貝。”
“佩服!”
向南忍不住贊嘆一聲,如果不是真心愛好這一行,任誰也堅持不了十多年都對著一面墻壁臨摹畫作的,而且這畫作還是畫在墓室的墻壁上。
別的女孩子估計連古墓都不敢進,小萱如果不是膽子大,那就是為了這壁畫生生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心理,確實值得欽佩。
葛東河笑了笑,催促向南道:“你別光佩服了,趕緊幫忙一起干活呀。”
“您讓我干什么活?”
向南一愣,左右瞧了瞧,有些無奈地說道,“這壁畫我也不會修復,我今天來可是專門學習觀摩的。”
“修復壁畫你不會,臨摹你會呀。”
葛東河笑得兩只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一臉得意地說道,“誰不知道你向南是古畫臨摹大師?臨摹壁畫也沒多大的差別,熟悉熟悉就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