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陶瓷博物館內所設的文保中心,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稱作古陶瓷修復中心,當然了,由于陶瓷博物館成立的時間并不久,修復中心里總共也只有四個修復師,在規模上并沒有達到修復中心的水準。
古陶瓷修復中心就設置在辦公樓的二樓,是一個面積近100平方米的大修復室,七八張工作臺沿墻而立,上方則是大型的抽煙機,修復室的正中間,擺放著一張大大的陳列臺,十來件剛剛修復好的古陶瓷器文物正擺在上面。
看到向南等人正圍著陳列臺,仔細察看那些修復好的古陶瓷器,一位年約五十來歲,頭發花白,眉心處有幾道深深的川字紋的中年男子連忙介紹道:
“向專家,這些古陶瓷器,也是從明代古墓里出土的,我們幾個這些天沒什么事,就先修復了幾件,你給指點指點?”
向南抬頭看了他一眼,這中年男子名叫唐偉才,是博物館里的資深修復師。
博物館里的四名修復師之中,有兩人是資深修復師,這唐偉才是其中一個,另一個名叫衛東海,長得高高瘦瘦的,大概四十多歲左右。剩下兩人,一個姓石,一個姓柳,都是鳳凰城本地人。
“都修復得還行。”
向南仔細看了一圈,點了點頭,說道,“就是這一件瓷碗,口沿這一塊應該是配補上去的吧?作色不夠精細,乍一眼看過去,還是能感覺得到有輕微的色差,不過影響不大。”
頓了頓,他又說道,“其實作色不足,還可以在仿釉這一道工藝上進行彌補的,不過,我估計當時修復這件古陶瓷的修復師,自己都沒意識到會出現色差,所以在后續工藝上也沒考慮過這一點。”
聽了向南的話,唐偉才和衛東海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里的震驚之色。
事實上,能夠成為資深修復師的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貨色,他們在這一階段已經熬了這么多年,距離國家級專家也并不是太遙遠,自然不會將專家看得太重。
尤其是看到向南如此年輕,就要踩在他們的頭上“領導”他們干活,心里面更是不會那么容易屈服,所以,給向南“設置”一點障礙,讓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誰知道,對方居然一眼就看出了“破綻”,實在是讓人吃驚。
事實上,這件古陶瓷器,并不是他們修復的,而是他們去找了鳳凰城博物館一個古陶瓷修復專家來修復的,而且這所謂的“破綻”,連他們兩個都沒看出來過,這怎么能叫他們不吃驚?
這向南,果然是名不虛傳,比自己這些資深修復師高明得多了。
唐偉才和衛東海心里在翻江倒海的同時,又在心里暗暗慶幸:
幸好沒有做得太過火,要不然的話,這丟人就丟大發了。
在慶幸的同時,他們也是感嘆不已,這向南,果然如傳言中的那樣,還真是個“天生的文物修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