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因為博物館里有很多殘損青銅器需要修復,讓自己沒得休息,而是因為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時,連個討論解決方法的人都沒有,只能依靠自己瞎琢磨,或者打電話給其他博物館的同學,向他們請教。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向南這么一個雙料專家級修復師來到這里以后,大家在吃驚的同時,又都很興奮的原因了。
青銅器補配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如果是口沿處殘缺,一般是采用銅皮打制;而對于那些形狀特別,不方便打制的,則采用鑄造的方法來修復,比如像爵的立柱、三角形的爵足、鼎足、獸耳、獸面等。
而器身上的殘缺部位,簡單的就是直接用樹脂補配,復雜一點的,就是樹脂加銅皮的補配方法。銅皮可以保證強度重量,而樹脂保證紋飾,各取所需。
向南仔細看了看這件三足圓鼎,這才對小周說道:“這件三足圓鼎的胎壁比較厚,所以最合適的就是用樹脂加銅皮的配補方式,樹脂的目的是填補厚度,銅片則是用來鏨刻花紋。”
然后,他將這種配補方式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一點一點告訴給了小周,“你先慢慢做,不要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來問我,我這兩天應該都在這里。”
“好的,謝謝南哥。”
小周感激地點了點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按照向南說的方法繼續修復這件三足圓鼎去了。
等小周離開以后,向南也拉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然后將那些青銅劍殘片一塊塊拿起來,仔細確認了一下,的確沒有再生出銅銹來。
“難題要來了啊。”
向南在心里暗嘆了一口氣,按照常理,青銅器修復最難的工藝,是鏨刻紋飾,但這件青銅劍又不一樣,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碎片太小了,因此粘接環節也變成了難點。
向南從工具箱里拿出來了一把鋼銼,小心翼翼地將青銅劍斷口處銼口,也就是在對接的兩塊銅器斷口上銼出新銅質——也就是所謂的“新碴”——才可以焊接。
將所有稍大一點的殘片都銼好了口,向南這才將這些青銅劍殘片全都焊接在一起。
但這還沒完,工作臺上還有一些青銅劍的小殘片,這些小殘片已經不能用焊接來處理了,只有用粘接的方式,將它一點一點拼對復原。
在粘接劑的選擇,向南在粘接之前,已經經過試驗,最終選擇了“914”室溫快速粘接劑來粘接青銅劍殘片。
選擇好粘接劑后,向南深吸了一口氣,神情顯得更加專注,他要開始粘接青銅劍小殘片了。
只見他一手用鑷子夾著青銅劍小殘片,另一著手先在殘片對接端均勻地涂抹上薄薄的一層粘接劑,然后與青銅劍對接在一起,并保持這個姿勢不動,直到殘片粘接劑固化后才松開鑷子。
直到這時候,向南才側過頭,緩緩地吐了一口濁氣。
倒不是他故作姿態,而是他不敢大聲呼氣,工作臺上如今剩下的小殘片都很小,他真怕自己一口氣呼出去,將這些小殘片吹得四處亂飛。
歇了一口氣之后,向南又繼續低頭忙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