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比小錢淡定多了,他一邊朝向南走來,一邊問道,“那些人也太不小心了吧?古陶瓷哪怕修復好了,也是要打折的,真應該好好罰他們一下。”
“沒有,沒有!”
向南一邊將背包里的碎瓷片放到工作臺上,一邊笑著否認,“這次是我自己的私事,我是來借用一下修復室。”
“哦?”
老杜和小錢都好奇地圍了上來,看著放在工作臺上的那一堆碎瓷片。他們兩個人好歹也是古陶瓷資深修復師,一看就發現了端倪,這堆碎瓷片看起來都是白色的,但其中有幾塊碎瓷片的瓷胎明顯更粗糙一些,而且胎壁也不一樣厚。
老杜撓了撓頭,有些不解地問道,“向專家,這些碎瓷片,好像不是同一件古陶瓷器物身上的吧?”
“你看出來了?”
向南回頭看了他一眼,笑道,“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是同一年代,同一個窯口的。”
“向,想專家,你這是要將不同年代不同窯口不同器型的碎瓷片,整合成一件古陶瓷器物?”
小錢一下子瞪大了眼睛,這是什么騷操作?簡直是聞所未聞啊!
“嗯,我就是想試試看。”向南點了點頭,“不一定能拼得起來。”
小錢和老杜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撼。
將不同年代不同窯口不同器型的碎瓷片拼湊在一起,說起來很簡單,可真要做起來,那就沒那么容易了。
由于不同碎片的斷口并不是十分一致,因此,拼對粘接時,還需要對部分碎片的斷口進行打磨處理。而且,就算拼對粘接成功了,也不一定能夠拼湊成一件完整的瓷器。
如果說,將一件碎裂的瓷器完整修復起來的難度是S級,那么,將不同年代不同窯口不同器型的碎瓷片拼接成一件瓷器,它的難度起碼是SSSSS級的。
向南和小錢、老杜打了聲招呼后,就坐在工作臺前,開始修復起來。
工作臺上的這一堆碎瓷片,都是白瓷,有隋朝邢窯的,有北宋定窯的,還有南宋磁州窯的,也有明朝井陘窯的。
除了以上窯口之外,晉省的介休、盂縣、平定和陽城窯也都生產白瓷。
向南之前在挑選白瓷殘片時,為了在整體上保持一致性,挑選的白瓷片,白度大致相當,一眼看過去,幾乎分辨不出來。
這也是由于白瓷的釉色也分很多種,比如青白釉、甜白釉、豬油白,以及象牙白等等,實際上也是因為白度不同而有所區分。
將這些碎瓷片全部清洗完畢之后,向南將它們放在一旁晾干,然后趁著這間隙,開始調配黏合劑。
等黏合劑調配好了之后,那些碎瓷片也差不多晾干了,他先將一塊完整的高腳底座取出來,然后拿了一塊碎瓷片拼對了一下。
這些碎瓷片實際上早已經拼對過了,實際上在那堆碎瓷片里,是兩邊茬口最接近的。不過,由于兩塊殘片原本就不是一個整體的,因此,兩邊的茬口并不能完美對接。
向南將碎瓷片往底座上的茬口拼對了一下,然后從工具箱里拿出小銼刀,細細地銼了起來。
他并不是要將碎瓷片上的斷茬全部磨平,方便粘接,而是盡量在對這些碎瓷片損傷最小的情況下,使得兩塊殘片之間的茬口能夠完全咬合。
這當中不僅需要考慮到兩塊殘片的拼對粘接,還要考慮到整件器物最后能否拼對到位,相當的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