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到“轟!轟!”地爆炸聲一連串地響起,升騰而起的刺鼻硝煙,整座崇州城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誰也沒想到,邱仁福夫婦會這么硬氣,來福會這么忠心,居然為了一件釉里紅,和一個小隊的小鬼子同歸于盡了。
……
1945年8月15日,倭國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1946年1月15日,在崇州城衛生院舉行了對倭軍的受降儀式。
日軍撤退之后,老百姓們舉行了慶祝大會,崇州城內萬人空巷,燈火輝煌,會上公審并當場處決了多名漢奸。
這其中一位漢奸,就是邱啟興。
而一路逃難到了江城鄉下的邱景軒,如今已經十三歲了,在他的母親和幾位邱家老仆的照料下,他已經長成了翩翩少年。
“媽,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回崇州老家?”
盡管已經在江城這邊生活了八年,但邱景軒依然忘不掉崇州的老家,那里有枝繁葉茂的柿子樹,也有夏天在墻根下叫個不停的蟈蟈,他還記著爺爺那天晚上帶他去藏蟈蟈的事呢,
“也不知道爺爺奶奶他們怎么樣了?我好想他們啊。”
“現在還不能回去,倭國雖然戰敗了,但外面還是在打仗呢。”
邱氏愛憐地摸了摸兒子的小腦袋,一臉溫和地說道,“等再過幾年,世道太平了,咱們就回去。”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邱景軒在慢慢長大,可邱氏卻在漸漸老去。
十幾年又過去了,邱景軒對老家的記憶漸漸模糊,爺爺讓他牢記的事情,他也快要忘得差不多了,生活的艱辛讓他忘卻了很多事情。
這些年來,那些從崇州城老家里跟他和母親一起逃難來的叔叔伯伯,一個個地逝去,到最后就只剩下了他們母子倆。
而他也娶了個老實本分的妻子,生了兩個兒子。
母親做了奶奶,顯得很高興,但邱景軒無意中還是發現了,每當母親一個人抱著孫兒坐在門口曬太陽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嘆息。
他知道,母親也在想念老家了。
又過將近二十年,邱景軒已經五十多歲了,身體也開始每況愈下,他的小兒子邱興耀也將差不多二十歲了,這一年他考上了江城大學,是村子里第一個大學生。
在小兒子即將出發前往江城讀大學時,邱景軒將他叫到了身邊,將邱家大院的事說給了他聽,他告訴兒子:“你太爺爺留了一件傳家寶,就埋在崇州城邱家大院后院祠堂旁,等你有能力了,記得一定要將那件傳家寶挖出來,一代代傳下去。”
邱興耀一臉認真地點頭答應了下來。
邱興耀從江城大學畢業之后,又考上了魔都交通大學的研究生,畢業之后,就被分配到了魔都的一家單位工作。
而這段時間里,他的奶奶和父親也都相繼去世了,他的大哥因為沒有考上大學,依然留在了江城的老家。
1996年,三十多歲的邱興耀第一次來到了父親的老家,但那里已經沒有了邱家大院,邱興耀問了很多老人,才知道,當年的邱家大院,已經被小鬼子一把火燒了,解放后,又在原地建了一個茶葉鋪子。
又過了二十多年,炒股發了財的邱興耀,帶著巨款再次來到了崇州城,將那間茶葉鋪子給買了下來,然后以建餐館的名義,開始四處開挖。
最終,讓他在一個墻角處,挖出了一個漆面斑駁不堪的箱子來,這箱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已經有一面破碎不堪了。
邱興耀顫抖著雙手將這箱子從坑洞里抱了出來,然后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是一件已經殘破不堪的釉里紅瓷器,在其中一塊帶著落款的瓷片上面,清清楚楚地標著“大清康熙年制”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