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發明,是華夏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那么,華夏到底是什么時候才出現了真正的瓷器呢?
實際上,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華夏就出現了早期瓷器。
這種早期瓷器的特征也很明顯,它們的質地和陶器相比較而言,更加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制溫度高達1100~1200℃,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物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
但是它們與真正的瓷器還不完全相同。
早期瓷器無論是在瓷胎上,還是在釉層的燒制工藝上都還顯得比較粗糙,燒制的溫度也比較低,所以一般將早期瓷器稱之為“原始瓷器”,并不能稱作是真正的瓷器。
真正瓷器的出現,在古陶瓷界當中的一般看法是在東漢晚期。
20世紀70年代,之江省上虞縣西南某處發現過一處東漢燒造青瓷的窯址,出土的碗、壺、洗、罍、罐等瓷器殘片。部分殘片經華夏科學院魔都硅酸鹽研究所測定后,確定這些為成熟的瓷器。
最讓人吃驚的是,這處東漢青瓷窯址中,也曾經出土了一件東漢時期的青瓷雙系壺,向南還曾經有幸見過。
那件東漢青瓷雙系壺,和眼前這件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殘破青瓷雙系壺,從器型到紋飾,再從紋飾到釉色,幾乎一模一樣!
如果向南沒有記錯,或者眼花的話,那么,華夏燒造出真正瓷器的歷史,極有可能將從東漢晚期往前推到西漢!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向南手中的這件西漢青瓷雙系瓶,極有可能是“華夏第一瓷”!
杜曉榮和他的兩個兒子杜子俊、杜子杰都是青銅器修復師,對古陶瓷本身就沒有多少了解,尤其是像他們并非是系統學習獲得的青銅器修復技術,而是祖傳手藝,就更不會太多地涉及到其它類別文物的知識。
因此,他們仨父子擠過來也只是看個熱鬧罷了。
看了半天沒看出個子丑寅卯來,一路上都沒什么機會開口說話的杜子俊忽然問道:
“老板,這件破碎了的古陶瓷,明明是黃褐色的,怎么叫青瓷呢?”
“啊?”
向南還沉浸在這件“華夏第一瓷”的震撼之中,整個人都還沒緩過來呢,自然沒聽到杜子俊說的話。
站在一邊的覃小天便代替老師回答道:
“青瓷,實際上指的是這件瓷器在入窯燒造之前刷的是青色釉,你看后期很多青瓷都是天青色的,那是因為青色釉中的含有的氧化鐵比較純,燒窯時還原得比較充分。”
“如果青色釉中的氧化鐵不純,還原又不充分,燒造出來的瓷器色調就會呈現出黃色或者是黃褐色。”
覃小天伸出手來指了指向南手中的瓷片,繼續說道,“漢代應該是最早燒造出真正瓷器的年代,技術條件應該還不是十分完善,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