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青銅鸮面紋方尊,也許之前就是為了拿來給向南用作實踐考核的,它身上的有害銹早在之前就已經處理干凈了,因此,向南省卻了這一個清洗除銹的步驟。
不過,這也是應有之意,否則的話,光是清洗除銹,就需要消耗好幾天的時間,文物局的專家們可沒有這么多時間拿來浪費,修復師們也同樣耗不起。
向南穿上修復室里提供的白色大褂、戴上口罩之后,便來到工作臺邊,他也不客氣,拉過一把椅子就坐了下來,然后一手扣住青銅鸮面紋方尊的口沿處,傾斜著細細打量了起來。
這件青銅鸮面紋方尊或許是因為在墓室中受到過擠壓,除去口沿處有一塊殘缺之外,還有幾處胎壁薄弱之處,有明顯的變形。
這就意味著,向南在配補之前,還需要對青銅鸮面紋方尊的器身進行矯形處理。
青銅器埋藏于地下,由于受到水土運動或者棺槨垮塌等外力作用,出土時大部分器物都會存在破損變形的情況。
再加上腐蝕、礦化等各種因素,其中有些青銅器會變得非常脆弱,從而失去金屬的韌性。
按照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在不影響效果的情況下,一般都是“隨形就形”,將殘損的青銅器修復是比較理想的方法。
但有些青銅器變形嚴重,那就必須要進行矯形處理了。
如果胎體情況較好,一般采用冷整形方法,比如模壓法和錘打法,但是這些方法的缺點就是用時太長,而且矯形之后,并不能完全消除變形部位的應力。
如果青銅器胎體疏松且變形嚴重,大多會選擇采用鋸解方法。即先將青銅器分鋸成若干塊,各自稍加矯形之后,再焊接成一件完整器物。
只是,這種方法會破壞青銅器器形與表面紋飾的完整性,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修復方法。
向南手中的這件青銅鸮面紋方尊,在海昏侯墓中埋藏了2000多年,還一直被地下水浸泡著,胎體腐蝕、礦化還是比較嚴重的,按照一般的處理情況,只能用鋸解方法來處理了。
但向南不想用這種方法。
沉思了片刻,向南放下手中的青銅鸮面紋方尊,站起身來四處張望了一下,似乎在尋找什么東西。
站在不遠處的一名工作人員立刻走上前去。
向南對這邊的修復室并不熟悉,因此,牛局長專門讓這名工作人員守在一旁,隨時可以提供給向南他所需要的工具或修復材料。
這也算是“特殊”待遇了。
向南朝工作人員笑了笑,然后低聲說了幾句。
工作人員點了點頭,很快就門旁靠墻處的一個大柜子里翻了一陣,取出了一件紅外線熱像儀,交給了向南。
而向南則從腳底下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塊厚度和青銅鸮面紋方尊差不多的廢棄銅板,然后取過氬弧槍引燃,開始在紅外線熱像儀的監控下,進行控溫試驗。青銅
向南在工作臺前旁無若人地試驗,之后便開始對變了形的青銅鸮面紋方尊進行矯形。
看著工作臺上散發出刺眼的高溫電弧,讓那些圍觀的修復師們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繼而又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向專家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