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一邊拼對著《墨梅圖》的畫芯碎片,一邊開啟著“回溯時光之眼”,他不僅“看到”了《墨梅圖》被毀壞之前的一切,也看到了畫家王冕清苦、孤傲的一生……
……
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諸暨楓橋的一戶普通農戶家中。
一個看上去老實憨厚的中年人,正怒氣沖沖拿著一根竹條在抽打一個看上去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嘴里還不停地罵道:
“讓你放牛,你卻跑去偷聽先生講課,連牛都忘記了,我,我打死你算了!”
那小孩垂頭喪氣地站在院子里,不躲也不喊疼,任由中年人抽打。
一個中年婦女看不過眼,上前勸道:
“算了,冕兒想念書想得入了迷,你打他也沒用,幸好那牛沒被偷走,還不如由著他算了。”
這小孩,正是王冕。
中年男人是他父親,聽了妻子的話后,也是嘆息一聲,他家祖上本也是官宦人家,可是到了他這一代,已經落魄成了普通人家,生活都很艱難。
家里養了一頭牛,他讓小王冕白天到田埂上放牛,誰知道小王冕偷偷跑到學堂里去聽學生念書,三天兩頭都忘了將牛牽回來。
盡管每次犯了這樣的錯,他都會打小王冕一頓,可過后仍是這樣。
小王冕想念書自然是好事,可家里又哪有多余的錢讓他進學堂呢?
想了半天,父親只能嘆了口氣,對小王冕說道:“你若想要讀書,家里是供不起了,只能靠你自己,能多識些字,也是好事。”
他能做的,就是以后不用小王冕去放牛,至于更多的,他也做不了什么了。
“孩兒知道了,多謝父親。”
小王冕卻是喜出望外,能不放牛已經很好了,這樣一來,他就有更多的時間去“聽”課了。
為了讓自己有更多一點時間念書,小王冕自此之后,便搬到了村子里的寺廟中寄住。
白天,小王冕依然到學堂里去偷聽學生們念書,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從房間里走出來,來到佛堂的大殿里,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就著佛像前的長明燈昏暗的光線誦讀,書聲瑯瑯一直響到天亮。
寺廟里的佛像雖然都是泥塑而成,但一個個面目猙獰,白天看了都讓人害怕,更何況是夜里?
然而,小王冕卻是一點也不害怕,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常常一個人在夜里對著這些佛像看書到天亮。
安陽的韓性精通性理之學,是元代的大儒,他以開堂講學為業,門下學子眾多。
他從學子的口中聽說了小王冕艱難求學的事跡后,覺得小王冕與眾不同,便親自將他收為弟子。
王冕有了名師教導,很快就嶄露出了頭角,沒幾年就成為了博學多才的儒生。
然而,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如此博學多才的王冕,每每參加朝廷的科舉,卻次次名落孫山,屢試不第。
就在老師韓性也看不下去了,打算舉薦王冕為官時,王冕卻將舉業文章付之一炬,開始了游歷天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