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給他打電話了,他人還在巴里斯忙著修復文物呢。”
孫福民笑呵呵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他說這些小事,讓我們自己商量著辦。甚至這款產品什么時候上市,怎么上市,他都不會過問,所以,這對你們大家來說,可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呀。”
鄧維和張偉利、王明耀三個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他們三個人一直都在學校里念書,還從沒做過產品運營方面的事情呢,把這些事情交給他們,鍛煉是鍛煉了,可怕就怕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了,那可就慘了。
鄧維按了按兩邊的太陽穴,悶悶地說道:“品牌名稱倒還好說一點,普通一點也沒什么影響。但是這產品運營方面,非專業人士還真不好搞啊。”
“是啊,孫教授,這個,我們都沒有過這個經驗,怕是做不好啊。”
張偉利也一臉為難地抬起頭來,看了看孫福民,說道,“這要是搞砸了,我們可承擔不起責任啊。”
“大家不要有畏難情緒嘛,說起來復雜,其實也沒那么復雜。”
孫福民擺了擺手,笑瞇瞇地說道,“咱們這個產品,跟電視上的那些大眾商品不一樣,咱們面對的受眾實際上是很小眾的,只是針對紙質文物修復師,所以,咱們只要抓住幾個大客戶就行了,比如金陵博物院、京城故宮博物院、魔都博物館等等。”
頓了頓,他又說道,“你們也別把事情想得那么難,再怎么說,不還有我嗎?我好歹還是金陵博物院的古書畫修復專家呢。”
聽他這么一說,鄧維等人眼睛都亮了亮,對啊,都差點忘了這尊真佛了,有孫教授他老人家在,以他在文物修復界的人脈關系,這產品只要效果好,還愁沒銷路嗎?
一時間,大家都振奮了起來,開始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
遠在巴里斯的向南顯然是不知道發生在金陵的事情的,此刻,他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修復技藝,此刻正在對這幅《野竹圖》做最后一步的“接筆”處理。
要做到完美接筆,不僅需要深刻理解畫家的生平經歷、畫風畫技,還要體悟到這幅畫誕生的背景和意義。
事實上,對于畫家吳鎮而言,竹已經成為為其代言之符號。
誠如他在題墨竹的詩中寫道:“倚云傍石太縱橫,霜節渾無用世情。若有時人問誰筆,橡林一個老書生。”
吳鎮的墨竹不僅表現了自我,更彰顯了那個時代名者隱士的風姿。
向南回想著吳鎮孤潔的一生,手中的手筆不停,一點一點填補著殘缺的畫面,一直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將五六個殘缺的洞口給填補完畢。
收了筆之后,向南長呼了一口氣,退后兩步再仔細看去,除了剛剛接筆處的墨跡還沒有干透以外,整個畫面再也看不出殘損的痕跡,仿佛從沒有破損過一樣。
向南微微點了點頭,走到一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這幅畫到如今算是修復完了,只要等到它完全晾干之后,再重新裝裱一番,就算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