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箱子里的,是一條長約六十厘米的全身扭曲的青銅龍!
眾所周知,在青銅器文物中,龍紋一般都是以裝飾紋式的形式出現的,可直接將青銅器鑄造成青銅龍,那可真是太罕見了。
別說是盧國強沒見過,哪怕是張春君也是第一次見到實物。
在蓉城金沙遺址博物館里,倒是也有一件商周時期的青銅龍形器,可這件青銅龍形器是一件龍首形飾,呈弧形,圓眼,中部鏤空,邊緣凸起,張口露齒,下顎平直,上顎共三齒,鼻孔呈圓形。
而張春君等人面前的這件青銅龍,則是寫實造型,龍首蛇形身,龍首扁寬,兩側犄角相對立起,中間獨立一角,凸目閉頜,胡須外撇。
除此之外,這條青銅龍身體蜿蜒曲折,密布蟠虺紋,立體感極強,在細節表現上一絲不茍。
張春君看得愣愣的,愣了一會兒,才瞥了一眼站在一旁同樣發愣的盧國強,臉色一沉:
“發什么愣?趕緊搬出來看一看啊!”
盧國強打了一個激靈,清醒了過來,趕緊和另外一位修復師一起,將這件青銅龍形器從箱子里搬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擱在了工作臺上。
張春君也不多話,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手持放大鏡,又戴上老花眼鏡,走上前去,細細地看了起來。
這件青銅龍形器的龍身上,從頭到尾都密布著蟠虺紋。
精細的蟠虺裝飾是春秋晚期裝飾手法的一種創新,與鑄造技術的發展和印模法的使用有直接關系。在制范時,以此類紋飾的單元紋樣上下左右相連,打印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圖案,構成異常精美繁密的大面積裝飾花紋。
此時的龍紋,無論是青銅龍還是玉龍,龍身基本都是繁縟奢華,從頭到腳,花紋通體。
張春君將這件青銅龍形器上上下下都仔細看了好幾遍,這才長呼了一口氣,臉色有些復雜,低聲說道:“這件青銅器,還真是春秋時期的!”
也難怪,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歷史上大變革、大動蕩時期,思想活躍不僅帶來了科學和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也造成了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在這個時期,各國開始制作新的器型及紋飾,表現出自由性、多樣性、地方性的藝術風格,反映了當時華夏青銅器新風格的崛起。
因此,如果這件青銅龍形器是春秋時期的作品,那就說得過去了。
“這件青銅龍形器一看就是曾經修復過的,這位修復師肯定不是哪個博物館里的,修復手法極其粗糙,你看看這龍身上這塊,明顯是有變形痕跡的,他也沒有做過矯形,完全是很粗暴地將青銅殘片拼湊到了一起。”
張春君沉吟了一會兒,對盧國強等人說道,“你們兩人把這青銅龍形器身上的有害銹清洗掉,把對方修復過的地方重新拆開來,然后再來考慮怎么修復。”
想了想,他還不等盧國強等人說話,又擺了擺手,說道,“算了,你們估計搞不定,給向南打個電話,讓他來吧。”
盧國強:“……”
主任,你不讓我們試試,怎么知道我們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