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心里有數就行了。”
錢昊良撇了撇嘴,過完這兩年你就能歇下來了?就你這不修復文物不舒服的性格,我覺得你到了七八十歲,都不一定會認輸服老。
在酒店的自助餐廳吃過早餐后,錢昊良就回房間里去了,今天訪問團還有最后一天的活動,明天大家就要回國了。而向南則是出門打了輛車,直奔布羅姆藝術博物館。
抵達布羅姆藝術博物館門口時,還差幾分鐘才到七點半,向南也不急,慢慢悠悠地走了過去,抬手敲了敲大門。
過了片刻,里面傳來一陣響動,一個背部有些佝僂的老者打開大門,看了向南一眼,嘶啞著聲音問道:“是來自華夏的向先生?”
“是我。”向南點了點頭。
“快請進!”
那老者一聽,連忙將門打開,笑著說道,“尼森先生昨天夜里已經跟我說過向先生很早會過來,哦,對了,尼森先生晚一點也會過來的。”
向南朝他笑了笑,說道:“謝謝。”
“向先生太客氣了,你請自便。”
老者對向南說了一句,又轉身將博物館的大門給關上,現在還沒到博物館開門的時間呢。
來到三樓的修復室里,向南四處掃了一眼,很快就發現大紅長案邊上有一個小箱子,打開一看,里面裝的果然是宋代制作的絹帛。
看來,昨天尼森先生送自己回了酒店之后,又專門跑了一趟,去取了這絹帛,再送到了修復室里。
這一批絹帛,是拿來修復王羲之《平安帖》畫芯用的,既然修復材料到了,那就可以繼續開展修復工作了。
向南昨天已經將王羲之《平安帖》的覆背紙和命紙揭裱完畢,下一步就是修補畫芯了。
修補畫芯,一般有三種方法:貼補法、斬補法、整托法。其中,貼補法最有利于絹本畫芯的保護,不會損傷畫芯,又省補絹,效果最好。
不過,貼補法修補畫芯很繁瑣,很考驗修復師的技術和耐心。
向南先用小噴壺往王羲之《平安帖》的畫芯噴上水霧,讓畫芯變得潮濕,然后再用小刀尖刮去畫芯破洞口旁邊多余的單絲、雜絲。
補絹前破洞口的油紙上,用小毛筆涂上厚漿水,每個破洞口的補絹,需要根據畫芯絹帛的經緯線對準,不能彎曲。
絹補之后,用小毛筆涂上厚漿水,再用手指輕輕抹平。等漿水干了以后,將破洞口周圍的多余補絹用小刀輕輕刮去,一直到以手撫摸感覺平滑為止,最后再用小毛筆涂上補漿水,使補絹與破洞口四周粘連。
做到這一步,畫芯上的一個破洞才算修補完成。
修復室里很安靜,七月的陽光穿過窗戶照射進來,在地面上投下一個一個明亮的光圈,細小的灰塵與微粒在光柱里上下飛舞,像一個個活潑的小精靈。
樓下不遠處的馬路上,偶爾會傳來一陣汽車急剎的聲音,聽上去很刺耳,卻又感覺很遙遠,仿佛不在一個時空里似的。
向南俯身在大紅長案前,神情專注而又認真,一點一點地修補著畫芯上殘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