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湊上來仔細看了看,這件官窯小杯造型簡約,紫口鐵足,通體施白釉,釉面溫潤如凝脂,器身鐵線開片自然,高雅大氣。
最難得的是,這件南宋官窯小杯輾轉700余年保存至今,渾身上下完好無損,沒有絲毫破損的痕跡。
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實際上,我們今天所稱的官窯,泛指歷朝官府燒造瓷器,其實,歷史上僅指南宋時期燒造的瓷器,后世再無此稱呼。
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時期的風格,規整對稱,高雅大氣,一絲不茍,享負盛名,在當時就是專供宮廷御用,成品并不多,傳世到現在的,那就更少了,因此,這一件品相完美的官窯小杯,可謂是舉世稀珍。
“嗯,品相很好。”
向南左右看了看,發現邊上并沒有其他收藏家后,這才點了點頭,笑道,“我估計這件官窯小杯大概800萬左右就差不多了,再高就沒必要了。”
在拍賣會預展上,一般的收藏家都有默契,不會在公共展區當著其他人的面評論一件拍品,這也是擔心影響了別人的判斷。
夏振宇一聽,頓時感興趣了,問道:“你怎么判斷的?”
之前那次香江春季拍賣會上,夏振宇并沒有跟向南他們坐在一塊兒,所以并不知道向南在那次“大出風頭”,他所預估的拍品價格,在最后成交時幾乎都相差無幾,把跟他坐在一桌的那幾個收藏家都給驚呆了。
“我自己有一套判斷標準的,不過也不一定準確,畢竟現在還沒正式開始拍賣不是?”
向南笑著擺了擺手,說道,“您要是真喜歡,買了也就買了,管它多少錢,反正又不差錢。再過個幾年賣出去,沒準還能賺一筆呢。”
“你這小子,敢情你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是吧?”
夏振宇抬手指了指向南,笑罵道,“還不差錢,我還有一大家子人要吃飯呢。”
向南撇了撇嘴,說道:“您這話說的,我怎么就不知道柴米貴了?我手底下也有一百多號人指著我吃飯呢。”
兩個人在這聊了一會兒,又開始在展廳里四處閑逛起來,一邊走一邊看,看到感興趣的拍品,就停下來小聲討論兩句。
看著看著,向南和夏振宇就來到了戴維斯的身邊,只見戴維斯手里拿著拿著一個手持放大鏡,靠近玻璃展柜里的那件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葵式盤,看得極為專注認真。
“這戴維斯,看起來挺懂行啊!”
夏振宇站在邊上看了一眼,對著向南小聲嘀咕道,“看他這模樣,好像還真能看懂古陶瓷器的好壞來。”
向南低低一笑,說道:“人家好歹也是哥譚市那邊的大收藏家,而且還是專門收藏華夏古陶瓷器的,這要是真的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那還不被人坑死?”
“這話說的,好像也沒什么錯。”
夏振宇啞然失笑起來,說道,“交足了智商稅之后,門外漢也能變成行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