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就想著找工藤先生來修復一下,不過工藤先生說,像這種價值高昂的華夏古畫他有點不敢接手修復,因為那些霉爛的部分已經破壞了畫面,這就需要接筆了,他雖然能修復其它地方,但他沒能力接筆,如果不接筆,這幅畫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畢竟一眼看過去,它就不完整。”
鮑勃·威爾遜抬頭看了一眼向南,又接著說道,“所以,當時工藤先生只是做了維護保養,防止它進一步受損,并沒有對它進行修復,一直以來,我都試著想請一位華夏文物修復師來幫忙,可惜前一段時間我身體不好,就將這件事給耽擱下來了,這一次聽說向先生來了,真是讓我興奮不已,所以就趕緊將您給請了過來,希望您能夠出手幫一幫忙,將這幅古畫給修復好。”
向南點了點頭,說道:“威爾遜先生,我先看一看,能不能修復,稍后再說吧。”
“好,好,您隨便看。”
鮑勃·威爾遜忙不迭地點頭,“如果向先生有什么需要,請盡管開口,在能力范圍之內,我一定滿足!”
“那就多謝威爾遜先生了。”
向南笑了笑,沒再多說什么,來到大紅長案邊上,開始低下頭來看著這幅明朝畫家、被譽為“畫仙”吳彬創作的《十面靈璧圖卷》。
《十面靈璧圖卷》這幅手卷圖所描繪的內容其實十分簡單,是明代“石隱庵居士”米萬鐘所藏的一塊罕見奇石,只不過,這幅手卷圖的畫法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頗為罕見——吳彬從十個角度、用了十幅畫來呈現這塊奇石。
與此同時,除了華夏傳統繪畫筆墨之外,《十面靈璧圖卷》又將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都融入了這幅畫卷之中,在華夏古代繪畫史上都難得一見。
而且,在這幅畫中,吳彬靈活運用了唐末書畫家孫位的畫火技法,這種以火畫石所取得的效果被明代書畫家、“華亭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贊嘆為“靈光騰越,欲燭斗間”。
《十面靈璧圖卷》展示了一塊奇石十個面不同的姿態和變化,這看似是一幅畫,但仍有一種三維立體的感覺,符合明代晚期的“立體主義”風格。
向南細細地察看了一遍,發現這幅畫的畫芯、題跋所用紙張都是明代的紙,由此可見,這幅《十面靈璧圖卷》從明代流傳至今都是保存得相當完好,只有天頭部分有過更換的痕跡。
只是,如今這幅《十面靈璧圖卷》的畫芯上,一處處霉斑覆蓋,就好像一個人身上長了疥瘡一樣,而且畫芯上面還有一個個的小蟲洞和霉爛的部分,讓人看得心里很不好受。
向南心情復雜,卻也不能多說些什么,他抬頭看了鮑勃·威爾遜一眼,點了點頭說道:
“這畫我可以修復。”